安心出行 搵細路仔谷針 家長落淚擔心
港府又再打算進一步谷針,將於本周公布把疫苗通行證適用年齡由12歲降至5歲,以推高兒童疫苗接種率。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執行幹事黃惠玉昨日表示,明白措施的用意,但接獲不少家長致電表示擔心,感到很大壓力,部分家長更激動落淚。黃又指若家長無法帶子女到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證的場所,恐怕或會發生獨留兒童在家的情況,存有安全隱患。
接種如受罰 孩子以為「做錯事」
黃惠玉表示,有很多家長向她反映,子女接種第一劑疫苗後的反應比想像中大,所以不敢帶他們去打第二針,導致很多地方出入不方便,對小朋友來說,他們未能理解情況,誤以為是否自己做錯事,「其實只係病咗一場,但好似受罰咁樣」。黃希望政府推出對兒童有大影響的措施時,但除要考慮健康及疫苗的風險,更要顧及兒童的整體成長。
黃引述香港兒科醫學會調查指出,現時癡肥兒童數目比起疫情前多了一倍。她表示,已有不少學校活動因疫情升溫而取消,若他們連進入康文署場地都有困難,有機會加劇學童肥胖問題,更構成兒童身心發展不理想。黃相信措施帶來的影響,對較貧困、居住環境較小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更加尤其嚴重。
憂焗獨留兒童在家 易生意外
黃同時又提出,有家長每日都要到街市等需出示疫苗通行證的場所,購買日常物資,而5、6歲的兒童一般會緊隨在父母身邊,若然子女未打針,就不能跟隨父母進入場所,恐怕或會發生獨留兒童在家的情況,有安全隱患,「如果發生意外,無得返轉頭」。
她又指,抗疫多時,對成年人來說都已很吃力,對於兒童的成長階段來說,不但帶來心理上的壓力,亦會令到其成長發展變得遲緩,例如長期戴口罩使兒童在交談時,看不到對方的面部表情,令到言語上的進展較正常慢。她認為,如果攀爬、接觸的活動都叫停,會對兒童帶來深遠的影響。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朝輝則支持下調疫苗通行證的適用年齡,惟他表示明白5歲至12歲的年齡組群很寬,其中可能有兒童仍就讀幼稚園或剛剛升小學,手機的應用率較低,甚至不識字。龐認為除了鼓勵兒童打針外,政府要思考方向,如何令到措施在公共場所實行,他希望政府能夠作出平衡,盡量以不擾民的方式推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