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計會《喜歡的感覺》 助建正確戀愛觀

(綜合報道)香港的性教育一直被批評不足,Elsie亦不時聽到家長訴苦,不知如何與子女談感情問題,擔心年幼子女過早結識異性,Elsie知道香港家庭計畫指導會在明日開鑼的書展中,將出版「快樂成長.性教育圖書」《喜歡的感覺》新書,該書除了可讓讀者跟隨主角經歷不同感情處境外,更可決定故事發展,配合反思問題,學習用健康態度與異性相處,建立正確感情價值觀。 家計會去年推出「快樂成長.性教育圖書」系列,今年就出版第三本作品《喜歡的感覺》,由兩位教育主任周卉卉及陳潔凌(Keeley)編寫,將於書展發售。她們同Elsie講,希望這本書能為家長及高小至初中學生,提供感情教育,「對人產生好感是自然、美好的事,但亦要學習如何好好處理這些感情。」 兩人經常與家長及兒童接觸,發現年幼兒童亦會對同學或朋友產生好感,卻極少與父母分享,「家長會在子女年紀小時,想盡辦法阻攔他們與異性接觸,但當待他們適齡而沒有戀愛對象時,又會感到煩惱。其實,建立『真空期』會令小朋友缺乏建立戀愛關係的能力,希望此書可為家長及小朋友做好準備。」 《喜歡的感覺》一書以小主角津津及小陶,分別從男孩及女孩角度,面對與「喜歡的感覺」相關的情境。周卉卉強調,喜歡的感覺不止戀愛,所以小主角除面對「變得特別在意一個時」、「當你不是唯一一個在乎她的人時」之外,亦會懷疑別人喜歡上自己,與同學「傳緋聞」,甚至是不了解心儀對象,全是現實中會發生的感情煩惱。 Elsie試閱了書中部分內容,發現除了跟隨小主角經歷感情問題,讀者更可為他們做選擇,影響故事發展。像小陶列印與男同學的合照時,被爸爸發現,讀者便可選擇含糊其辭,抑或向爸爸坦白,最後帶來不同結局。 「直接告訴小朋友你要怎麼做,容易流於說教,反而希望引起思考,明白不同的做法各有後果。」周卉卉介紹,每個情境附有數條思考問題,像「為甚麼小陶覺得如被爸爸看到自己印圖片,會感到害羞?」,開放式問題很適合家長與子女共讀時,一起討論。 書的後半部則提供戀愛及建立關係的小建議,分別給小朋友及家長參考。有些家長選擇避談戀愛、感情,怕討論反會鼓勵子女「早戀」。兩位教育主任指,避諱會令子女更壓抑,遇上問題亦不會與父母分享。「很多年輕人亦明白戀愛會影響學業,更因此質疑自己,認為產生好感是壞事。其實,感情教育就是令他們懂得愛自己,接受自己的感情,建立自信心去了解及處理感情,家長應擔任他們的導航員。」 Keeley建議家長保持冷靜,細心聆聽。「別過分緊張,一聽到子女對人有好感,或者要與別人結婚,就立即聯想到成人世界的感情。倒不如與子女討論,問他們喜歡對方甚麼,或者甚麼是喜歡的感覺。」 另外,家計會亦將於書展推出性教育圖書《論盡性好奇--131個青少年最想知道的性常識》,以問答方式,按主題解答性教育、青春期、自慰、個人衞生、拍拖戀愛、性騷擾、生育等方面的常見疑問。此書是以家計會數年前出版的《論盡性好奇I》為基礎,再增加關於「收兵」、「網絡性沉溺」等時下熱門的內容。「這本書很實用,多年來一直很受歡迎,所以今年決定推出增訂版,適合青少年、家長及老師閱讀。」 性教育最好從小做起,多年來最受歡迎的《德德家家幼兒性教育圖書系列》就適合年紀較小的小朋友。一套四冊的圖書,中英對照,介紹身體器官及結構、性別平等、生命起源及如何保護自己等內容,更可另外購買德德及家家布公仔,用作介紹器官及生育過程。 兩本新書《喜歡的感覺》及《論盡性好奇--131個青少年最想知道的性常識》定價六十八元;《德德家家幼兒性教育圖書系列》則售六十元,如家長在家計會書展攤位購買任何兩本書籍,均會免費贈送一本指定書籍、《懂得愛.愛得喜》DVD一張,以及家計會活動及資源館個人會籍一年,可到資源館免費借閱性教育圖書及光碟。有興趣的家長不妨留意家計會於會展新翼一號館1B-E22的攤位。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