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八達通】中電拍歷史紀錄片 回顧「源」繫一世紀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在一九七八年起為塔門供電,時任中電主席羅蘭士.嘉道理勳爵到塔門送贈電器給當地居民。

【星島日報報道】日常生活需要使用電力,但年輕一代未必知道香港曾經歷過大停電、供電不穩的情形。Elsie知道,為九龍、新界及大部分離島地區提供電力的中華電力有限公司,相隔十七年再次製作了一套紀錄片,名為《源繫一世紀》,通過記錄中電過百年歷史,讓大眾了解香港電力的發展歷程,並於今日在黃埔戲院舉行首映禮,招待近二百名中學生,之後亦會贈送光碟到全港中學,加深年輕人對香港電力發展的認知。 早前Elsie出席了紀錄片的試映會,通過短短三十五分鐘的片段回顧香港近百年歷史,看到電力對香港發展的重要。影片以中電大股東嘉道理家族如何在香港「落地生根」為主線,輯錄了中電首間電廠成立,取得新界供電專營權等歷史事件。Elsie同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傾過,她指影片拍攝過程嚴謹認真,花了約兩年時間,訪問超過五十位人物,包括餅店創辦人、餐廳老闆等,搜集珍貴的歷史照片和口述歷史,匯集成這段影片。 片中記錄香港重大的歷史事件,都與電力發展相關,例如片中提到抗日戰爭時期,日軍轟炸啟德機場和九龍一帶;中電的工程師炸毀電廠,希望阻延日軍攻勢,無奈及後在日軍威逼下修復電纜,回復電力供應。日軍投降後,香港百廢待興,電力短缺,中電靠一部渦輪機和一條海底電纜,慢慢為香港恢復供電。看完影片之後,Elsie才知道香港曾經歷如此艱苦的時期。 片中亦記錄了隨着香港數次經濟轉型,生產模式改變,對電力的需求大增,例如上世紀五十年代製造業開始興起,紡織業機器需要使用大量電力;在六十年代,家庭式產業急速擴展,本地工商業日漸興旺,餅家由燒柴改為用電後,烘餅的成功率增加不少,可見電力對經濟發展的重要。 最令Elsie感到深刻的,是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的經營理念:「任何人只要希望用電,就應該可以獲得供電」,於是大家可以看到中電亦會為一些偏遠的小島如塔門鋪設電纜,令電力由最初的奢侈品逐漸演變為生活必需品,改善居民的生活。前塔門村代表張志偉在片中憶述通電前的日子,指出當年讀書時,每晚要用火水燈看書,照明不足,後來獲得供電,就方便很多。 Elsie小時候也經歷過停電,家里長期放着大蠟燭,停電時就在客廳桌子上燃點起小小的燭光,和兄弟姊妹圍着桌子做功課。年輕一代未必有如此艱苦的經歷,但通過觀看紀錄片,認識歷史,才會知道資源得來不易,要好好珍惜。 莊偉茵認為,年輕人通過認識歷史,會懂得「珍惜今天,規劃未來」。「年輕人未必知道一九五三年石硤尾曾發生大火,我們希望通過訪問大眾認識的人物,如當時生活在徙置區,後來成為電影導演的吳宇森,述說當年在缺水缺電的情況下,怎樣通過鄰居互助生活,把團結、守望相助的獅子山下精神一代接一代地承傳下去。」 在影片結尾,中電展示現代發電能源,包括太陽能、天然氣等,開拓燃油以外的發電原料,應付與日俱增的用電量。 另外,為吸引學生觀看紀錄片,在首映禮影片播放前,中電亦加插了數條大約兩分鐘的趣味短片,以輕鬆幽默的方式介紹電力的冷知識,其中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更「放下身段」演出一角,引得全場哈哈大笑,相信年輕人會被吸引。 Elsie覺得,紀錄片以精簡的方式述說香港電力發展歷史,適合學生觀看。公眾如有興趣,可在中電網站https://www.clp.com.hk/zh瀏覽影片;有關電力冷知識的趣味短片,則會上載於中電的臉書,供公眾觀看。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