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八達通】亞洲首辦高迪展覽 築迹蘊含中國文化

「高迪築.跡」展覽現正在九龍灣德福廣場舉行,展出高迪的建築模型,例如巴特羅之家、科洛尼亞奎爾及聖家堂。

【星島日報報道】Elsie早年曾和家人到西班牙旅遊,當時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高迪的建築印象深刻,其中興建逾百年仍未完成的聖家堂、布滿鮮艷馬賽克的奎爾公園等,都是高迪遐邇聞名的作品,更被列入世界遺產。最近,位於九龍灣的德福廣場,就舉行了亞洲首個官方認可的高迪展覽「高迪築.跡」,展出高迪的設計工具文物及建築模型。為配合展覽,巴塞隆拿大學高迪研究院的創辦人Pere Jordi Figuerola Rotger和高迪展覽博物館行政館長Mireia Massague早前更親臨香港,到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演講,分享高迪作品與中國文化的關係,Elsie也有出席。 Rotger的演講題為「高迪──世界天才在中國」。他分享,高迪的創作往往由簡單的意念開始,擅長把大自然事物轉化為建築元素,例如海浪、樹林、人體細胞等。不過,原來高迪也受中國藝術和文化影響,作品中蘊含中國元素,「他熱衷於從四處學習所有事物,吸收靈感,並創作新的東西,因此能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中國及東方文化的影響」。一八八八年,高迪參觀巴塞隆拿世界博覽會的中國館,看到黑龍黃綢皇家國旗、各式絲綢掛氈、鑲有象牙和珍珠的家具等,讓他印象深刻,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日濃。 至於高迪吸收中國文化的途徑,主要來自他的朋友Eduardo Toda。Eduardo Toda是外交官和考古學家,曾先後出任澳門、香港、廣州、黃埔和上海的西班牙副總領事,發表過許多關於中國文化的文章和書籍。Eduardo Toda的著作以文字、繪畫和照片,記錄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高迪閱讀後,看到中國的建築物和生活面貌,大受啟發,埋下日後創作時加入中國元素的伏線。 Rotger舉例說,高迪曾把清朝的龍的造型應用在建築設計上,如巴特羅之家的屋頂,就是一條盤踞的龍,鱗片閃閃發亮,右邊的小孔是龍的眼睛。而聖家堂中的龜像柱墩,靈感來源是明十三陵內部之靈龜頂柱紀念碑。當講座的投影片展示Eduardo Toda著作中的圖畫和高迪設計的圖片時,兩者對照下,果然發現相似之處。 另一方面,Rotger表示,Eduardo Toda也從中國購買了一些工藝品送給高迪,如釉面陶瓷。同時,高迪也看過南京大報恩寺的照片,它的牆身以白瓷貼面。兩者也影響他後期的創作,例如他經常把色彩繽紛的玻璃窗、瓷磚和馬賽克融入作品,原來正是受中國陶瓷生產技術及南京大報恩寺的啟發。 Elsie好奇,高迪對當代的設計藝術影響深遠,有沒有中國藝術家反過來受高迪影響呢?Rotger馬上想起一個例子,就是首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中國建築師王澍。他的作品浙江寧波博物館,強調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包括利用在當地蒐集、可循環使用的物料,及以人為本,切合當地居民的文化和需要,這和高迪着重藝術與大自然聯繫的理念同出一轍。 聽畢講座後,Elsie和現場學生傾過。其中,中文大學建築學系碩士二年級生郭雅琳和Elsie一樣,曾到巴塞隆拿觀賞高迪的建築,知道他的作品中,幾乎沒有直線,反而大量運用曲線,突破以直線為主的建築傳統。此外,當時她也從學者研究高迪的主流角度,觀察建築對自然的詮釋,以及如何把裝飾和結構融為一體。她也留意到高迪作品中有龍和龜的圖案,但直至今次講座,才恍然大悟,「原來與中國文化有關」。 Elsie認為,高迪的作品猶如一本知識豐富的大書,值得仔細閱讀,總會有令人驚喜的發現。讀者若想了解高迪和中國文化的關係,可以到九龍灣德福廣場一期中央展覽場及二期中庭,參觀「高迪築.跡」展覽。現場展出從高迪展覽博物館運來的巴特羅之家、科洛尼亞奎爾及聖家堂的建築模型,以及上文提及的Eduardo Toda著作,更有仿建的奎爾公園、米拉之家及巴特羅之家供市民拍照留念,展期至明年一月一日。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