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失車花旦張寶華致力推動兒童粵劇

粵劇名伶張寶華。網上圖片

【星島日報報道】《帝女花》的浪漫淒美,《李後主》的哀怨悲壯,《昭君出塞》的離愁別恨,半世紀以來盡是粵劇迷心中的史詩式瑰寶,繞梁三日,魂縈夢牽,也深深俘虜了名伶張寶華的芳心。她矢志承傳粵劇文化寶典,近年致力推動青少年和兒童粵劇,就在帶隊海外表演歸來僅兩天,在旺角鬧市遇上搶車賊,見慣大場面的她亦大吃一驚:「想不到香港如此危險!」 「若不是真實地發生在自己身上,肯定不會想像到匪徒這樣猖狂!」本月一日,張寶華與劇團監製陳麗君名下七人車在旺角被搶車,留在車上的印傭更被強行拖出車,三日後尋回失車。張寶華雖於十多年前曾遇扒手被偷去手機,但仍對事件感到難以置信。 師承粵劇紅伶羅家英及李寶瑩的張寶華,中學時與朋友初次看粵劇,一聽傾心,於是到香港藝術中心,報讀由兩位恩師親自教授的粵劇課程,開始練功架、造手及操曲,亦因她自幼習中國舞,根基穩健,很快就獲得踏台板演出機會。她憶述:「家英哥的教學手法比較輕鬆,記得第一次參與舞蹈群戲配襯寶姐(李寶瑩),真的很緊張又興奮!」 那些年,大學學位僧多粥少,未能升學便要出來工作養家,張寶華也不例外。她於預科畢業後,曾在酒店及貿易公司任文職,但未有放棄興趣,繼續苦學粵劇,她說:「初期演出群戲並無報酬,所以我也要投身社會賺錢,大約演出了兩年才開始有收入。」 九十年代,張寶華漸為人熟悉,於是辭去工作,全情投入演出粵劇,並獲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邀請表演,四出走埠登台。至九七年,張寶華開始接手主理兩位恩師的培訓班,到青少年團體及學校教授粵劇,後來結識了拍檔陳麗君,創立香港兒童青少年粵劇團,致力培育新一代,多年來桃李滿門,曾教授逾三百名學生,年紀最小只有三歲半,她不忘讚道:「粵劇的動作很難掌握,這位小徒弟真的很有天賦!」 張寶華認為,粵曲不止悠揚樂韻,字詞淒美,劇中情節更糅合中國歷史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是值得我們發揚光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說:「想將粵劇發展成主流娛樂是沒有可能的,我只希望可以把如此珍貴的文化承傳下去!」 為了讓更多人受惠,她的課程收費廉宜,靠自己演出去補貼劇團經費,猶幸劇團漸見成績,不少學員經常獲邀踏台板,她亦不時帶隊赴海外表演,如在上月到澳洲及紐西蘭多處地方成功演出。她稱:「我不會期望所有學生都當上大老倌,只要大家有心去推廣粵劇便已足夠!」 循循善誘的張寶華亦孜孜不倦地去自我增值,本身擁有教育心理學的博士學位,還繼續攻讀國際關係課程,以粵劇融入撰寫論文,身體力行,為學生當榜樣,活到老,學到老。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