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暴食症變運動網紅 Emi:「快速減肥法?講都唔好信!」

打開Instagram搜尋Emi Wong,會看到一個有近90k追蹤者的帳號,內裡有很多Emi做運動的照片、短片,亦有她四處遊歷吃喝的玩樂照。受歡迎,因為她透過相片帶給人們健康的訊息,覺得這個女生發放滿滿正能量,加上她不怕醜地流露最真實的一面,把吃飽飯後脹脹的肚子呈現給別人看,又無懼素顏上鏡,更予人貼地有說服力。在她心目中,覺得要獲取20k、40k followers是輕而易舉的事。「許多香港女生IG都有這個數量呀!」她如是說。但其實在於一個素人,並且是香港人兼運動方面能有如此成績,其實不常見。

「10天就能減10磅是假的!」

但她並不是你預期中的年輕女生。即是,她在社交平台沒有造假,讓你相信3天就能瘦,10天就能減10磅的假象,因為她曾經錯誤接收網上世界灌輸的訊息,胡亂做運動,又沒有徹底的實行健康生活,導致暴食症。

這故事,是否很熟悉?年輕時的我們總有份偏執,為了美,天氣再冷也只穿一條迷你裙,或把僅有的零用錢買下大量日本時尚雜誌,模仿人家的穿衣化妝風格;最經典的,莫過於用盡一切減肥手段,要承受捱餓、減肥藥的副作用,也在所不惜。Emi也一樣,數年前為了減肥,努力不吃不喝,還堅持每天做2、3次運動,真的捱不住吃了一點點,便走到廁所「扣喉」,等自己過了「口癮」同時不會內疚,不健康到一個地步,連自己也沒有察覺問題所在,還因為瘦得快,「戰績」在Instagram被捧到天上去,更加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持續了半年,至一次偶爾被男朋友發現,告知她長期「扣喉」所導致的健康問題,她才意會危險,而當時她已經墜進了暴食症的深淵。「現在回想,才知道這世界沒有quick fix,要有人魚線、腹肌,真的要花一年半載,所以我很抗拒告訴大家可以快速修身的假象。」

2015年,Emi被派往韓國公幹,由於太愛吃,到了當地即將減肥一事拋諸腦後,完全沒有運動,每天吃3、4個公仔麵加芝士,還不斷參加派對、瘋狂飲酒,到回港後如夢初醒,不想再過這樣起伏不定的生活,決定回歸真正健康的生活習慣,下班後不再以酒精相伴,並沉醉於Cross Fit運動及家裡的飯菜,更逐漸明白到workout to eat。「我時常鼓勵人們,做運動更可以吃自己想吃的東西,而不是完全不吃,因此現在的我已經沒有刻意節制,無止境的節食只會將自己推向臨界點,終有一天失控狂吃,到時會更辛苦。」Emi為了讓自己可以吃到所愛同時不損健康,她會不定期推行各式挑戰予自己,如之前便有一個「November No Junk Food Challenge」,規定星期一至五不吃薯片、麥樂雞等垃圾食物,但周末就盡情地吃喜歡的,另堅持星期一至五做運動,星期六日則是休息天,以平衡追求心靈滿足與身理健康的狀態。

「IG上都是最真實的我!」

於韓國毫無節制的日子,讓Emi的IG追蹤者數目下降,由於志不在此,Emi沒有想要著意經營,直至公司出現狀況,她擔心會失去工作,在朋友的鼓勵下開始了YouTuber的生涯。由完全不會拍片、沒有攝錄器材,到成為網紅、YouTube上有近20萬追隨者,Emi已經可以靠這個網上世界賺錢之餘,還受邀合作,開了一個YouTube Fun Class教班,成為第2位獲YouTube邀請的YouTuber。

許多人覺得網紅可以隨便呃飲呃食靠一張相便可以賺錢之際,Emi從不賣帳,反正自己有正職,故不會接受不合自己風格或不值得推廣的商戶邀約,務求呈獻最真的自己。「接廣告有很多制肘和要求,很多followers不喜歡香港的KOL就是因為覺得『不夠真』,所以我寧可followers增長快一點,都不要額外收入。」或許你會嘀咕,一個香港女生怎麼要以英文為主軸,不是為了點擊率還會為了甚麼?但Emi就是不以為然,因為她知道自己正在做著有意義的事。「有不少追蹤者是來自戰亂或生活環境惡劣的國家,他們不能出外,就只能待在家,因此他們會傳訊息給我,感謝我的教學讓他們在僅餘的空間可以做運動。」又因為曾經患上暴食症,為無助的人帶來希望,看到凡事皆可能,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

有說KOL氾濫、質素參差,筆者認同,但意義非凡的KOL依然大有人在,何況Emi從來不屑人們稱自己為KOL。 「真的要起一個稱呼,定義我為YouTuber好了,因為我真的很少接廣告耶,哈哈!」用志氣,同樣可以賺到成功的人生。

Text/ Daphne

Photo/ Sze Chuen

[延伸閱讀:鄧麗欣:「也許作出分手決定前已想通了甚麼,從前以為捉緊所有便是幸福。」]

[延伸閱讀:Karen:我是書法家 #我愛噴墨水味香水]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