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端到邊緣運算!大摩:未來一年AI將顛覆智能設備

根據 IT 專業網站《TechTarget》旗下企業策略小組 (ESG) 研究,隨著 AI 繼續在商業和 IT 環境中迅速崛起,各大企業正快速制定或加速策略來支援每個適用領域的 AI 技術,由於當前每個應用領域都相互關聯且變得更複雜,這也讓邊緣 AI(Edge AI)成為產業關注的前緣。

邊緣 AI 對於確保自動駕駛、資訊娛樂和機器人等關鍵應用所需的即時效能、資料安全和客製化至關重要。邊緣 AI 領導者一致認為,在正在推出的創新中,邊緣 AI 在發展中具有變革性的七大重要範例為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智慧零售、通訊、智慧城市、汽車、數位家庭和智能工廠。

伴隨邊緣技術的進步,AI 正加速從雲端向移動終端落地,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MS-US) 最新表示,未來一年邊緣 AI 將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的中心舞臺。

以 Edward Stanley 為首的大摩分析師團隊上周四 (9 日) 發佈研究報告表示,邊緣 AI 將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成為電子消費市場的主要驅動力。繼智慧手機之後,AI 在筆電市場的應用也將快速發展。今年普遍被視為 AI PC 元年,根據群智諮詢此前預測,今年全球 AI PC 整機出貨量將達 1300 萬台左右。

大摩則預測 AI PC 的滲透率將從今年的 8%,到明、後兩年分別飆升到 30% 和 50%,主要受惠於新一代晶片功耗更低,這也代表將有更多的半導體被整合到 PC 設備中,全球半導體公司料將迎來約 300 億美元的收入成長。

大摩認為,AI PC 將為 PC 製造、半導體等領域帶來新的機會,AI 晶片大廠輝達 (NVDA-US) 料將從中受益,但影響相對有限,安謀預計將從英特爾 (INTC-US) 和超微半導體 (AMD-US) 手中奪取更多市佔率,SK 海力士和三星則在記憶體領域受益最大。

邊緣 AI 是指在使用者的設備上運行 AI 演算法,如智慧手機、筆電、可穿戴式裝置、無人機、AR/VR 設備和汽車等,而不是像傳統的雲端 AI 將數據發送到遠端伺服器或雲端平台進行處理。相較於雲端,邊緣 AI 優勢在於能提供更快速、更安全、更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同時還能降低成本並提升用戶體驗。

與此同時,微軟 (MSFT-US) 正努力在新版 Windows 中提供 Copilot 和其他 AI 功能,開啟 AI PC 的新戰場,大摩認為目前 Copilot 是主要的殺手級 AI PC 應用,隨著滲透率提高,第三方開發者也將會加入。為滿足 AI PC 的晶片需求,高通 (QCOM-US) 、英特爾、高通與超微等半導體業者將在 CPU 方面開啟混戰模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邊緣 AI 規模不斷擴大,安謀 (ARM-US) 推出了支援邊緣 AI 的第三代 NPU—Ethos-U85。該晶片設計大廠認為,晶片創新者必須應對不斷成長的系統和軟體複雜性,軟體開發人員則需要更一致、簡化的體驗,並與新興 AI 框架輕鬆整合。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