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生故事】人馬合一,馳騁奧運

職業,對有些人來說只是打份工,但對有些人來說卻是熱忱和驕傲。香港賽馬會馬術場地障礙賽培訓經理鮑愛勤(Corinne Bracken)就將對工作的熱愛,化成帶領馬匹和騎手馳騁國際舞台的特別經歷。

出戰東京奧運 引以為傲

自2015年加入香港賽馬會之後,她經常往返英國、香港和歐洲多地,指導騎手馳騁世界頂尖馬術賽事。最觸動她的,當數2020年東京奧運。

因為經歷多年奮戰,一名馬會馬術隊騎手和三名馬會殘疾人馬術隊騎手,獲得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入場券,是歷史上最多本地馬術運動員獲得參賽資格的一屆。「全世界鎂光燈都對著我們,看著每名運動員努力迎接挑戰,看著旗幟飄揚⋯⋯能夠代表香港出賽,我真的很激動。」Corinne回憶當時畫面,依然難掩內心興奮,「能帶領殘疾人馬術隊晉身殘奧會,是我職業生涯中的特別成就。」

團隊精神至上 齊齊克服障礙

這趟讓人引以自豪的旅程來之不易。為了訓練及參賽,香港馬術選手遍佈全球不同地區。「我們障礙賽的選手分佈在歐洲各地,殘疾人馬術隊騎手則主要在香港,加上疫情限制,物流和交通都是挑戰。無論把大家聚集在同一地方訓練,抑或遙距溝通,都必需保持團隊精神。」縱使困難重重,Corinne依舊帶領選手積極備戰,「我樂觀地看待挑戰,我們的團隊口號就是:沒有困難,只有機遇。」

Corinne續說,馬術是一項特殊運動,講求馬匹與騎手的緊密配合,「建立默契不能一蹴而就,一般需要數年合作,騎手每日認識自己和馬匹多一點,才能達至人馬合一。」

本地馬術發展蓬勃 著重由下而上

Corinne特別欣賞馬會多年來從公眾教育開始,持久地培育和支援騎手。「香港馬術的發展是從基層做起的,馬會設有公眾騎術學校,讓騎手從初級一路受訓至高級,甚至走上競賽之路。」東京2020年殘疾人奧運,是香港首次派隊參與團體賽事,亦是殘疾人馬術的里程碑。三名出賽騎手分別是曾靝賜、鍾美娟,以及第三度出戰殘奧的謝佩婷,三人都是馬會殘疾人馬術隊成員,自小參加香港傷健策騎協會,在公眾騎術學校學習騎馬。

除了公眾騎術學校,本地馬術發展越趨多元化及專業。自2008年馬會支持香港協辦北京奧運馬術比賽後,馬會成立了馬會馬術隊和青少年馬術隊,培育本地精英騎手。及後於2016年更推出以騎手比賽表現為資助指標的「香港馬術精英計劃」,除了為運動員提供馬術專才指導,以及全方位的專業團隊支援,更讓騎手接觸頂級馬術用馬匹。另外,馬會、香港馬術總會及香港體育學院亦於2019年合作推出「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馬術發展計劃」,為年輕騎手提供支援,培育明日之星。

另一方面,為協助騎手及馬匹備戰東京奧運及殘疾人奧運會,馬會派出支援團隊包括培訓經理、教練、馬匹料理員、獸醫、釘甲匠及物理治療師,為騎手及馬匹在賽事期間提供專業支援。

加入馬會七年來,Corinne見證本地馬術蓬勃發展,不但在亞洲賽事取得驕人成績,更進一步馳騁奧運,登上世界舞台。「我們重視發掘人才,激發潛能並達至卓越。未來在馬會的支持下,香港馬術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更多故事:​​https://bit.ly/3ScnVKS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