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零售設施最新空置率3.92% 房署:租戶應探討增加商品吸引力

房委會零售設施最新空置率3.92% 房署:租戶應探討增加商品吸引力

【Now新聞台】房委會零售設施空置率達到百分之3.92,較上年度的平均數高。有立法會議員不滿,房署沒有適時檢討租金,署方指,租戶應探討如何增加商品吸引力。

近期部分屋邨商場或街市,都會有「吉舖」出現。房委會零售設施最新空置率達到百分之3.92,高於2023/24年度平均約百分之2.5。

房署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交代,因應優惠租金及農曆年旺季檔期完結,租戶結業屬商業決定,有議員不滿署方沒有適時檢討租金。

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劉國勳:「一年之間由(百分之)兩點幾,飆升至(百分之)3.92,升了一倍接近,你還看不到趨勢,應該立即有一些措施,去調整租金令成本降低?」

房屋署副署長楊耀輝:「其實屋邨商場的人流,真的很穩定,有200多萬居民每日在屋邨出入。只要商品、貨品吸引,相信一定吸引到市民光顧。如何增加自己商品的吸引力、服務的質素,這值得去探討。單純只是減租,未必幫到整件事。」

未來5年,房委會將再新增63500平方米零售設施。有議員關注大部分來自北部都會區、粉嶺北、古洞北等新發展區,出租率會不理想。

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洪雯:「這些區域是北上消費的重災區,會否考慮提供足夠的彈性,在早期的規劃階段以及開始營運階段,都預留一定的彈性,必要時把部分零售設施,改為福利或社區設施等?」

楊耀輝:「現在檢視數個新屋邨,做最近的招標、新場的招標,其實反應都不錯,現時已有八成舖已租出。其實都會和設計團隊說,某些舖預留多些彈性,例如做舖不行,轉做食肆時,屋宇裝備方面都有空間做轉變。」

對於有議員關注部分位於地下的前互委會辦事處改建為住宅單位,認為不適合;房署指,目前40個選址前身都是住宅,旁邊均有人居住。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