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小組委今召開會議 議員斥不斷收地扼殺物流業

【on.cc東網專訊】外界批評推動北都發展緩慢。有議員今日(28日)在立法會一個小組委員會會議上指政府為發展創科而不斷收地,變相扼殺物流業,當局擬以多層式物流大廈作為解決方案並不能解決問題;亦有議員留意到北都規劃會預留地方供物流業使用,然而香港物流已跌出世界排名十大,質疑有關規劃能否振興本港物流業。

立法會北部都會區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今日討論區內創科發展規劃。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指新田科技城可提供約300公頃的創科用地,當中包括87公頃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流浮山可提供約15公頃土地發展數碼科技樞紐,以及沙嶺提供至少兩公頃土地作創科和相關用途。她指作為旗艦項目的港深創科園,是河套深港創新科技合作區的香港園區,將會成為同內地創科合作的重要平台,園區由西至東分兩期發展,第一期規劃已經完成,總樓面面積可達100萬平方米。

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指創科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政府為此而積極覓地,為業界提供所需空間,反觀物流業就好悲哀,雖然香港要發展為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空樞紐等等都同物流業有關連,但由於發展創科而不斷收地,扼殺物流業。他說曾向政府不同部門解釋,所謂多層大廈是不適合物流業,綜觀世界其他地方的物流都不是搬上樓的,事關一旦搬上樓,業界是負擔不起租金的。

另一議員梁子穎指留意到北都有關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的布置,可是香港物流已跌出世界排名十大,質疑有關規劃能否振興本港物流業。他又質問當局北都能否有助再度振興「香港製造」的品牌,帶動本港製造業再起飛。他又批評政府的研究項目往往十分漫長,例如有關河套區的研究要今年稍後才可完成,反觀內地進行研究,通常6個月內就可拿出解決方案。

漁農界議員何俊賢指發展過程肯定需要用地,但不少流浮山商戶擔心,政府劃出供創科的用地之後,會影響流浮山的原有生態和產業結構,質疑創科和傳統能否兼而有之,盼政府重視發展用地的原有使用者。

張曼莉回應指發展創科土地好重要,否則難以招攬企業來港落戶,而北都其中一個引擎是國際創科城,創科既有核心部分亦有不同的產業環節,當中包括物流,因此是有互補關係。她指河套是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重要引擎,政府已加快總體研究步伐,爭分奪秒地作出第一期發展的優化研究,包括提升容積率,不同的產業片區,納入新產業用地的方式去引入市場力量,提速提效。

她續稱,發展與創新兼而有之是重要原則,故北都強調生態保育建設,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把流浮山建設為數碼科技樞紐,是新經濟和傳統經濟相融合,並因應其地位置,加強同前海方面的聯合。

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指香港物流在產業上仍有優勢,香港航空貨運領先全球,物流發展業的優勢是明顯的,北都規劃上策略性地布置一些土地發展流物業,冀有關規劃較現時的棕地更有系統,策略性布置包括洪水橋預留超過60公頃、靠近口岸和公路網的物流用地,香園圍一帶亦會有充足的物流用地,其他新發展區如元朗南和粉嶺北,亦會布置一些物流用地。

當局明白物流業在香港是有其優勢,希望藉住新區的規劃,物流用地較現時的棕地更好。目前業界需面對過渡的問題,在發展過程中需清走一些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的棕地作業,加上新區的建設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當局會嘗試以個案形式,在土地行政上盡量幫助覓地遷置,並推出多層物流業用地公開競投,為幫助受發展影響的物流作業在過渡階段的營運需要,他說當局理解到有些物流的作業形態,上樓是有困難,因此將來新發展區策略性布置不單有多層式的物流大廈,亦有露天用地供合適的作業使用。

至於流浮山規劃方面,丘卓恒指布局和功能上是洪水橋的一個擴展區,鐵路站落成後勢其面貌的轉變,除建議的數碼科技樞紐規劃,當中海鮮街會保留並予適當的提升。

工業專員葛明指有關新型工業已定出三個方向,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及新能源。北都將會成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化高端發展,生態鏈同,會充分利用區域的獨特地理優勢,同深圳及大灣區建立生態鏈和產業鏈。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