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港打造國際高教樞紐只聞樓梯響 教聯會促擴招非本地生追落後

【on.cc東網專訊】為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等教育樞紐,政府早於2004年提出相關摡念,至今20年亦「只聞樓梯響」,缺乏藍圖和路線圖。教聯會今(27日)提出7項建議,包括精準宣傳定點招生、擴大招收非本地生的百分比、為海外生提供完善生涯規劃以搶留人才等。

在吸引國際生到港就學方面,議員鄧飛指香港起步已經相較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英國等地慢,而現時8大院校可招收20%海外生,但其實遠遠比不上鄰近的新加坡收海外生的比例,甚至院校沒有用盡比例。教聯會會長劉智鵬表示,本港教育國際化的清晰路線圖一直是「有講法、冇實際」,事實上香港國際生源有相當部分來自內地,因此香港是和北美、英及澳紐競爭這些生源,而香港院校在招手內地生時「卡住」要求過高考一本線,但他認為此部分學生也較招收DSE的中位線高,也認為政府可用「搶人才」計劃,撥出3,000至5,000學額,自資院校可招收更多此部分生源。

針對是否應從中小學開始吸引國際生,劉智鵬指高校和基礎教育的學生入境手續不同,加上香港只有百多間英文中學,缺乏大面積收國際生的資源;針對入境政策,他指嶺南大學正和深圳的大學商討互認學分,學生可以互相選擇修讀對方學校的一至兩個學科,而此類政策也需要和入境處協調。

在宣傳工作方面,鄧飛指政府需要「引進重點優質學生」,也可在各地經貿辦假設教育局職員,做精準及定點宣傳,同時政府可檢討入境規例對留學生實習的制度,再擴展公私營實習渠道,為海外生提供實習機會,當局也應同步做好配套政策,與院校、企業和市場合作,從中為留學生安排更多實習機會。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歡迎政府可做跨部門協調,才可更好推動計劃。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