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遭回收品遮擋易捱車撞 5年釀6死11傷 關注組織倡增低速區|Yahoo
【Yahoo 新聞報道】香港路窄車多,拾荒者在馬路推車易生意外。有關注拾荒者及街道安全的組織發現,過去五年涉及拾荒者的車禍致 6 死 11 傷,批評香港街道設計存在缺陷,變相令拾荒者增加意外風險。有拾荒長者被車撞倒後兩年仍遭傷患困擾,致收入下降。關注組織倡政府增設低速區,陸續將本港貨車替換成視野更闊的新型貨車等,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
新福事工協會轄下組織「拾平台」聯同「街道變革」發表研究報告,分析拾荒者相關的嚴重或致命車禍。根據香港報章報道,2019 年到截至 2024 年 5 月合共 15 宗相關車禍,主要涉及的士及中重型貨車;「拾平台」同時在 2023 年 9 至 11 月接獲 25 名拾荒者向平台表示曾遭遇車禍,綜合以上數據,最少致 6 死 11 傷。意外地點包括工廈外街道、地盤外及回收店旁內街窄路。
陀背拾紙皮 交通黑點捱車撞
現年 78 歲的拾荒者玲姐,十多年前從酒樓洗碗工一職退休,及後一直在街頭撿拾回收品變賣。2022 年 8 月某日上午,陀背的玲姐如常在新填田地街馬路旁推車,車上疊起的紙皮比她還要高。及後一輛高身貨車從相反方向迎面撞向玲姐的手推車,手推車再撞倒玲姐,她即躺在地上無法動彈。玲姐因傷住院 4 天,事後亦需休息逾半個月才能重新工作。玲姐嘆道:「時至今天,我的左半身仍感到隱穩作痛,有時貼了膠布(鎮痛貼)會好一點,但力氣不及從前,自然(比以前)賺少了。」
翻查資料,案發地點新填地街朝咸美頓街方向被運輸署列為「交通黑點」,案發當天玲姐幸得街坊協助報警與及時送進醫院就醫。涉事司機辯稱事發時沒看到玲姐,承認不小心駕駛,案件進入索償程序,惟兩年多前發生的意外,玲姐至今仍未獲任何賠償,更須自行承擔部份行政費用,玲姐略帶激動說:「去醫院拿報告也要 800 多元啊,但兩年多來我連一塊錢也沒收過!」相比一天靠賣回收品只賺取約 50 元的玲姐而言,800 多元並非一個小數目。
全港約 3000 拾荒者
根據「拾平台」的統計,香港目前約有 2,791 至 3,456 名拾荒者。負責人鄧永謙指出,拾荒者遭遇的車禍可分為「流動」及「定點」兩大類,其中流動性車禍是指拾荒者在不同地點推着盛有大量回收品的手推車時,因行人路空間有限,逼不得已在馬路推車;定點性車禍方面,拾荒者大多在回收店附近馬路邊緣停留,或將手推車推回不同馬路旁的天橋底部,以處理回收品,司機若不察覺就易生交通意外,「拾荒者最怕的是手推車及食環充公,及發生意外後『手停口停』,所以最不想交通意外發生的,就是街坊們(拾荒群體)。」鄧永謙期望平台服務能做到無人求助,盼人人均享道路平安零傷亡:「道路傷亡一宗都嫌多。」
「街道變革」發言人葉靄瑤分析拾荒群體較常發生交通意外的位置,指大型貨車司機在駕駛座的視線範圍有限,經常出現盲點,以致無法看到拾荒者使用馬路;某些街道設計過窄致駕駛者難以觀察行人,難以及時減速剎車。加上現時因過路處不足等道路設計缺陷,令拾荒者不得不「勉強過馬路」,增意外風險,「如果道路設計完善、方便及安全,行人又怎會冒險橫過馬路呢?署方是不是需要檢討目前街道過路處是否不足,或是一些道路上無障礙設施是否足夠呢?」
建議內街增低速區 限速30或40公里
「街道變革」根據運輸署⾞禍數據分析,發現七成涉及⾏⼈的⾞禍均發⽣在次要街道,即內街或⽀路。「街道變革」發言人冼耀昌建議參照運輸署近期推出的 《⾏⼈規劃框架》,降低限速⾄時速 30 或 40 公⾥,「據研究指,時速 30 公里是人體能承受到車輛撞擊的極限,相比時速 50 公里,死亡風險相差 5 倍。」翻查資料,運輸署已於 2022 年年底在深水埗偉志街部分路段試行低速行車限制區,署方應參照過往方案,在香港多處設低速區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
英國引入「直接視野」貨車 意外減六成多
冼耀昌又建議,全港替換「直接視野」的新型貨車,這種新車的車身較低,擋風玻璃更大及視野更闊,車旁側窗乃至車門更會用上全透明玻璃,讓兩邊車身都能直接觀察到兩側行人,減省駕駛者需要透過額外鏡頭觀察屏幕,及時反應。
冼耀昌續指,英國早於 2019 年推出直接視野貨車標準及重型貨車安全許可證制度,5 年間市區內涉及重型貨車的車禍大幅下降 64%;冼觀察到現時隸屬食環署的新型垃圾車,正正屬於直接視野設計,「雖然(直接視野設計)不是現時主流的設計,但亦不是天方夜譚的東西,所以運輸署可以考慮所有外判服務、合約、工程招標包含使用「直接視野」貨車的要求,在招標程序內加上直接視野標準的條款以提升安全標準 。」
「拾平台」正推出兩款文宣,包括提醒貨車司機留意街上拾荒者的單張「睇拾啲」,及提醒拾荒群體注意道路安全問題的「睇車」。鄧永謙強調,不論駕駛者與拾荒群體,均有責任注意道路安全,「我們覺得公眾教育相當重要,不論司機或行人,雙方都有責任時刻保持警惕。」「拾平台」同時建議政府改善及美化街道後巷,用以設置儲物空間予拾荒群體及公眾使用,避免推著回收品往來街道而生的交通意外。
《Yahoo 新聞》已就「拾平台」與「街道變革」的研究報告建議,包括改善道路與更替新型貨車方案,及有關拾荒群體的道路安全問題等,向食物及環境衛生署提出書面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運輸署覆稱,現正於合適路段試行「低速行車限制區」,將有關路段的車速限制由時速50公里降至30公里,試行地點包括深水埗棠蔭街、偉智街部份路段、北河街市政大廈周邊道路,以及九龍城沐虹街、元朗安信街和寶樹里、沙田文禮路路段、東區太康街和鯉景道部份路段,還有花園街市集的周邊道路。署方現正籌備於觀塘瑞和街市政大廈周邊道路試行,正觀察及評估成效,以便考慮推展至其他合適地區。
署方續稱,使用手推車時應盡可能使用行人路,特別是推動小型手推車時;如使用大型手推車,或者行人路非常擁擠或狹窄,則可考慮在馬路上推動手推車。《道路者使用守則》提醒在馬路上使用手推車時,應穿着鮮色、淺色、熒光或反光質料的衣服,亦應靠左行,並遵守駕駛者的規則和指示,並不時回頭張望。《守則》同時提醒駕駛者小心駕駛,讓路給馬路上的行人、使用手推車或手拉車的行人,並應讓出足夠空間給他們經過和減低車速。署方在行人路較窄或前方有行人輔助線的路段等有需要路段,考慮豎立警告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