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肝權威到從政 轉跑道適應快

【本報訊】從外科醫生到「換肝權威」、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再轉為從政,新一屆政府的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履新幾日,已全速投入新角色。他表示,很高興踏上第三條跑道,或者很多人會害怕變化、改變,「不想走出Comfort Zone(舒適區)」,但他卻指,變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作為政府「新同事」,他之前已不斷學習、取經,希望任內努力工作,其中一個願望是加強港深兩地的合作,發展醫療平台讓年輕人學習。

盼推動港深醫療合作

盧寵茂在澳門出生、在香港成長,從香港大學畢業後,便在醫療界工作,成為本港肝臟科權威。他說,外科醫生的經驗很重要,由於經常面對複雜及救命的手術,前線醫生更明白「以病人為中心」的感受,並因此建立團隊精神。暫離手術台後,他投入港大深圳醫院工作已10年之久,近6年更擔任院長工作,新冠疫情的兩年間,他長居深圳,由以往的「白天深圳人、晚上香港人」,變成「24小時深圳人」。

談到今次轉換跑道去從政,他說是「機緣巧合」。早在醫院院長的任內,他已被指「捨小家,顧大家」,而管理有2,000張病床規模的醫院後,他更認識到醫學服務、教學培訓及科研等範疇的重要,了解到內地的醫療發展。

他認為,香港醫療「國際化、好標準、質素高」;內地則「夠靈活、效率高、積極性強」。他強調,若深港可合作,必然有大量發展空間,「一加一遠遠大於二」,惟不應只是開會、訪問等表面合作,而是在港大深圳醫院等可發揮的平台合作,「落手落腳做」,才可互相磨合。

他舉例,本港一年只有數宗俗稱「玻璃骨」的成骨不全症,難以用作教學及研究用途;內地一間成骨不全症中心,5年間已有過千宗個案。他希望港深兩地有更多合作,「(上任後)漫漫長路,這是我其中一個5年任期中,最想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