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促 3 校改善唱國歌 學生被指聲線細弱 中度智障學校安排學生看「中國英雄」短片|Yahoo

教育局促 3 校改善唱國歌 學生被指聲線細弱 中度智障學校安排學生看「中國英雄」短片|Yahoo

【Yahoo 新聞報道】教育局上月開始上載「校外評核報告」,有小學的評核報告中被指學生唱國歌時聲線較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曾受訪指,聲線反映情感及投入感,又稱唱卡啦 OK 都不會細聲唱,引起教育界熱議。局方上周最新公布第二批 10 間學校的校外評核報告,再有 3 間中小學被指要改善唱國歌時的聲線或態度,指示校方應加以提點。此外,一間服務中度智障學童的特殊學校,安排學生午休時段觀看「中國英雄」短片,以培育國民身分認同。

培敦中學被指末充分涵蓋國民教育元素

外評報告顯示,大部分學校均注重國民和國安教育。位於坑口的港澳信義會小學的報告中,提到校方在全校層面推動國民教育,升旗儀式「莊嚴」,領唱學生亦「熟練」,惟「學生唱國歌時聲線柔弱,宜加以提點」;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的報告提到,學生在中華文化周積極參與剪紙、造糖人等活動,惟學生於唱國歌時聲線細弱,建議教師加以提點,幫助學生養成大聲唱國歌的習慣。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的報告則指出,學生在升旗儀式中整體遵循禮儀並予以尊重,惟校方應提供更多指引,「引導和培養學生唱國歌的習慣和信心」。

課程內容方面,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的報告提到,該校生活與社會科末能充分涵蓋國民教育元素,局方指學校須加強課程領導及統籌方面工作,如完善國民教育規劃。

特殊學校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位於大坑東南山邨的東華三院群芳啓智學校,為中度智障學童提供小一至中六特殊教育服務。該校在報告中提到,學校致力培育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增加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包括安排學生在午休時段觀看「中國英雄」短片,欣賞古人的美德,「促進文化自豪感」。

另外,該校亦積極安排內地交流活動,包括親子文化考察團,參觀離鄉人「原籍安葬」地點,助學生了解「離鄉人掛念故土的故事」,亦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升國旗儀式中,學生表現自信,「個別能力較高」的學生在台上領唱國歌,形容整體氣氛不足。惟部分教師「對於國安教育未有整全理解」,校方須加強。

教育局:應確保特殊教育學生獲「公平對待」

教育局周三(26日)就在《政策正面睇》網誌撰文,指國旗、國徽及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和標誌,參與或出席升國旗儀式的人士,須恪守禮儀,以示對國家的尊重,以及維護國旗和國歌的尊嚴,這是毫無爭議的,「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節奏鮮明、曲調高昂、雄壯有力,表現中華民族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學校有責任讓學生明白奏唱國歌時應有的禮儀和態度,以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以及對國家的尊重。」

教育局又在文中指,就外評報告對個別特殊學校有關國民教育推行情況的建議,有市民認為教育局矯枉過正,指要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習《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並不合理,局方對有關言論深表遺憾。

教育局解釋,一直以來特殊教育的目標,是確保每一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得到公平的對待,享有均等的教育機會,讓他們全面發展個人潛能。因此,在「同一課程架構」原則下,特殊學校的學生與普通學校的學生均享有相同的學習經歷和機會,包括《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

本學年起上載外評報告總結章節

教育局自 2003/04 學年開始以校外評核(外評)核實學校的自評表現,為進一步提高學校的透明度和體現問責精神,教育局由 2023/24 學年起上載外評報告總結章節,供公眾知悉。上月上載首批 10 份外評報告後,局方上周三(19日)再上載第二批報告,再涵蓋 10 間中小學的特色、重點工作,局方亦會給予改善建議。

本網所有文章內容若有任何時事批評 ,旨在對相關制度或憲制秩序提出可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的意見,絕無意圖煽動他人作出暴力行為、擾亂公共秩序 、對政府或其他群眾產生憎恨、藐視、敵意或對其離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