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世史科諮詢 教師憂港史重疊

【星島日報報道】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第二階段諮詢本月底結束,教育局日前公布歷史科(世史科)課程第二諮詢稿,其中三年共二十六個課節,屬於香港史課程。有教師友好同程尚達傾開,隨着中史科下學年起獨立必修,修訂後的初中兩史課程在香港淪陷及回歸歷程有不少內容重疊,對同時開設兩科的中學帶來甚大挑戰。 世史課程第二諮詢稿,香港史部分與首份諮詢稿分別不大,屬中三課程涉近代香港發展的「二十世紀香港的成長與蛻變」,課時由原來十二節減至十節,其中「日佔時期的香港」與「戰後香港的蛻變與回歸祖國」兩個學習重點,在諮詢稿均有詳細解說,前者最多兩節,包括日本侵佔本港過程、日佔時期困苦生活及本港重光經過,較着重當時港人生活的轉變,修訂後的中史科中三課程亦有相關內容,着重淪陷及抗日活動,友好料兩者在一九四一年香港保衞戰,即淪陷經過內容重複。 至於後者集中於本港戰後發展,至少預留一節教授《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基本法》起草及頒布,以及成立特區等回歸歷程。友好指正與中史科「共和國時期的香港」相關內容完全一致,「雖然世史科可從殖民地制度式微的國際形勢去看,但課程文件也提到『內地政局與香港本身條件如何影響戰後香港發展』,正是中史科強調的內地與香港互動,對師生恐怕區別不大。」 中史科新課程將於二〇\二一學年實施,友好相信初中開設兩史課程的學校,兩科任教老師必須協調,以避免課程內容重疊,卻是知易行難,「中史科獨立必修,課時不足隨時要世史科削減課時遷就,甚至有學校料停開初中世史科,老師之間矛盾日深,試問怎樣『有得斟』?」友好預料兩史課程最終還是「各有各教」,甚或在香港史部分「各有各不教」,最終損失的恐是學生,「始終中史課程仍偏重歷代政治演變,香港史只是陪襯;世史科着重戰後發展,日佔時期與回歸歷程也非重點,即使納入課程,課堂究竟講多少講多深?」 隨着中史成為獨立必修科,加上兩史整合的教學模式被政府放棄,兩史課程日後怎樣各自發展,仍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