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詩冀培訓極地探險家

李樂詩冀培訓極地探險家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全球暖化日益嚴重,過去五十年冰川融化加速。為推廣極地保育及研究,中文大學新建的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將展出逾百件極地展品,包括探險家李樂詩闖蕩三極收集而得的「鎮館之寶」南極風鈴石、皇帝企鵝蛋標本等;又設十三米闊投影屏幕,配以現場效果,令參觀者恍如置身北冰洋破冰船上。李樂詩透露,未來將專注培訓學生成為極地探險家及科研員,而博物館是最佳教學場地。 中大去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五千四百萬元,推出五年期「中大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包括於中大校園籌建佔地八百平方米的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昨起啟用。博物館設四個展區,其中「極地廊」展出極地博物館基金創辦人李樂詩多年來於南極、北極及珠穆朗瑪峰「三極」搜集的珍貴動植物標本、極地衣物、工作站布局、中國第一艘極地探險破冰船「雪龍號」模型等,共逾百件展品及五十台多媒體裝置。 數到「鎮館之寶」,李樂詩指最近成功向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申請,將逾半米長的南極風鈴石運港展覽,「科研員不可隨便帶走極地的物件,有這麼大塊石做地質研究及展覽,很難得。」展區又模仿破冰船設計,以十三米闊大屏幕,展示中國科研員○八年考察北冰洋情況,配以凍風、北極熊模型、冰川融化投影,令人親歷其中。回想當年,她指「○八年是北冰洋最熱的一年,冰川融化,北極熊難以覓食,捱餓徘徊在破冰船旁,很心酸。」 當年放棄如日中天的廣告事業,迄今探險兩極十八次,李樂詩一直盼以藝術專長,推廣極地科研,設立博物館是二十多年的心願,昨日夢想成真,她難掩歡顏說「以前每年開一百場講座,以照片介紹極地,始終不及有博物館,可作為教學場地,講解極地情況。」她指,未來將專注培訓極地探險家及科研員,過去逾四百名學生接受極地考察培訓。她又指會逐步增添館藏,包括極地考察手稿、國家批文等,目前正整理多年的極地考察影片。 其他展區包括模擬中大兩個星遙感地面接收站,實時顯示各地氣象,並模擬香港不同地區水位上升情況的裝置;亦有展出中大學者以菇類做生物燃料、爬樹機械人等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