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立:雙英出訪的美中代理人之爭,與馬克龍的「第三極」強權夢

(林子立,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3月底出訪邦交國瓜地馬拉(另譯:危地馬拉)與貝里斯(另譯:伯利茲),行程的前後分別過境紐約與洛杉磯。與此同時,前總統馬英九前往中國祭祖,由上海進出,沿途拜訪南京、長沙與重慶,兩位前、現任總統不約而同在4月7日返抵國門。而後中共解放軍隨即展開三天的「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目的在於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可見單以馬英九訪中仍不足以平衡台灣親美的力量,必須再以軍事威嚇警告民進黨政府與支持者。

無獨有偶,在中共軍演結束的第二天,也就4月11日,美國聯手菲律賓進行「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事演習,從時間與規模可知抗中意圖昭然若揭,因為美菲在台海、南海附近海域模擬擊沉軍艦行動乃是史上第一次,對象就是針對解放軍海軍。美中雙方雖然沒有直接對峙,但是互不相讓,步步進逼的動作愈來愈大,各自除了有不可退讓的國家利益之外,也關係到了台灣未來的選擇與前途。

2023年4月5日,加利福尼亞州,台灣總統蔡英文抵達雷根總統圖書館時,中國支持者和台灣支持者爆發衝突。
2023年4月5日,加利福尼亞州,台灣總統蔡英文抵達雷根總統圖書館時,中國支持者和台灣支持者爆發衝突。

中法平衡台美?

呼籲歐洲軍事上不要依賴美國,就如同呼籲東南亞貿易不要依賴中國一樣,現實上都做不到。

蔡英文於4月6日在雷根圖書館,會見今年1月7日經歷15輪投票,始贏得眾議院議長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於此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另譯馬克宏)也在同一天在北京進行國是訪問,可見北京為了要降低蔡英文訪美所造成的全球友台效應費盡心思,地方上有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到處活動,甚至允許他喊出「中華民國」(儘管被中國媒體集體消音);中央上則是以最高規格來接待馬克龍,因為法國也是北京處心機慮想要拉攏的對象。馬克龍果然在4至7日的訪中之行並沒有提到對台海問題的立場與態度,顯然在言辭上淡化了台海穩定在法中關係之間的重要性。

北京為何利用法國平衡日漸上升的台美關係?當今西方國家之中,跟美國最不對盤的國家就是法國與紐西蘭,紐西蘭雖然被北京稱為民主國家與中國交往的典範,而且因為反核而拒絕美國核子潛艦停靠紐西蘭港口而導致雙方關係微妙,但是由於地處偏遠的大洋洲又非工業製造大國,對其他國家影響力有限。

而法國則截然不同,長期具有「戴高樂主義」(Gaullism)追求自主國防外交的傳統,又因AUKUS的澳洲潛艦訂單移轉到美英兩國,而深刻體認到西方國家利益的分歧。馬克龍目前又是英國脫歐後在位最久的歐洲領袖,自許為當前歐洲最具影響力的領袖,正是擔心落入美歐聯手抗「中」,成為三角戰略關係中孤雛角色的中國亟欲拉攏的對象。

因此,當美國跨黨派19名眾議員,以及上百家國際媒體呈現出對蔡英文與台灣的高度關注時,這不是馬英九藉由「民族情感」的軟性訴求就能抵銷掉的,派出中國僑民在現場抗議也當場引來美國民眾的訕笑。北京決定再以三天劍指台灣的軍演,向世界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就是危及台海和平,而責任在美國與台灣;這也是馬克龍離開北京在飛機上受訪時所稱,法國並不想捲入台海衝突的觀點。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419-opinion-taiwan-tsai-in-the-us-ma-in-china/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