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指本港法規限制無人機運作 政府指會檢視配合低空經濟發展

【Now新聞台】近年業界利用無人機進行監測及搜救等工作,發展低空經濟。不過,有業界人士指市區環境複雜多變,而相關法規亦限制了無人機活動。運輸及物流局表示,會檢視相關法例和規管制度,配合低空經濟最新發展。

說起無人機,很多人會想起這些表演。而在內地,無人機已應用在送貨、載人、勘察等範疇,以先進空中運輸系統進行各類經濟活動。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更首次將推動低空經濟寫入報告中。

本港編程無人機飛行的專家指,油尖旺等舊區有很多招牌伸出來,後巷及橫街雜物多,對靠感應器運作的無人機造成障礙。

智慧城市聯盟資訊科技管理委員會主席龐博文:「有可能避到大的招牌,但會碰撞到小的鐵枝或鐵架。光學鏡頭,我們是看不到、是隱形的,這裡甚至是死亡陣地,它撞毀的機率很高。」

他認為本港要有完善的3D地理空間數據,才可更好發展低空經濟。

有無人機訓練學校兼代理商指,多個行業及政府部門都有使用工業用無人機,包括檢測建築物結構、進行熱成像分析等,但法例規定要有人控制或監察,以及在目視範圍內500米左右飛行。即使這款可透過雲端遠距離控制無人機,使用都有很大的限制。

無人機代理商項目經理鄺顥楊:「例如雷達站或天文設施,其實可能平時都要進行一些檢測工作,但如每次都要同事開車上去,甚至那個地方是沒車路,可能同事要坐直升機上去那個位置,其實效率變相低了很多,成本亦非常高昂。」

一般人想玩無人機,根據目前法例規定,只有250克或以下的無人機不需要登記,操作員亦毋須考牌,但最高只可飛30米。

運輸及物流局表示,必須確保無人機飛行活動有序、風險可控地進行,正積極做好低空經濟發展的前期工作,會拆牆鬆綁,包括民航處在現行的《小型無人機令》框架下,與業界研究不在視線內的無人機操作;長遠會在航空安全及跨境飛行等方面,檢視現行民航及相關法例和規管制度。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