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治肺腺癌 中大證效果較佳

陳女士(左二)服食標靶藥後病情受控,腫瘤和淋巴核明顯縮小,至今兩年仍然存活。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每年新增四千宗肺癌新症個案,當中七成均為肺腺癌。中大醫學院與澳洲專家研究發現,有ALK基因變異的晚期肺腺癌病人,接受標靶藥治療的效果較傳統化療為佳,患者壽命可以延長達五成,八成四人更可以存活超過一年以上;七成四患者的肺癌腫瘤更有效縮小三成以上。 負責研究的中大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表示,肺癌是全球頭號癌症殺手,每年奪去一百六十萬人的性命,本港每年新增四千宗肺癌新症個案,當中七成均為肺腺癌,患者中有不少是女性和非吸煙人士。 在所有肺腺癌個案中,最常見的EGFR基因變異約佔整體四成,ALK變異則佔百分之三至五,今次是莫樹錦繼○九年發現標靶藥對治療EGFR肺腺癌有效後,再次確定標靶藥對另一種ALK肺腺癌亦有效用。 他認為研究結果有助將肺癌治療逐步變得個人化,更能針對患者需要,「不少ALK變異肺腺癌患者都有心包積水和腦轉移等併發症,雖然標靶治療不可以根治癌症,但要讓病人過正常生活就絕對無問題。」 研究由中大醫學院與澳洲腫瘤學專家在二○一一年初至去年七月進行,共有二十七個國家、三百四十三名ALK基因變異的第四期肺腺癌病人參與,當中四成六為亞洲人,主要來自中國內地、韓國和日本等,兩成三患者的癌細胞在確診時已擴散至腦部。 病人被分成兩組,分別接受標靶藥和傳統化療,研究發現接受標靶藥的病人,其無惡化存活期平均達十點九個月,較傳統化療的七個月高出五成,當中八成四患者的壽命更可達一年以上。研究又發現,標靶藥的有效率有百分之七十四,即腫瘤體積可以縮小三成以上,較化療的四成五有效率高。研究結果剛於最新一期《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 莫樹錦建議末期肺腺癌患者除了檢查有否EGFR變異外,亦可測試有否ALK變異,再決定應接受傳統化療或標靶藥較佳。目前針對治療ALK變異肺腺癌的標靶藥,在公立醫院屬自費藥物,每月藥費約需六萬七千元至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