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鯨吞更危險:國安法後,模糊紅線下掙扎的香港學者

編者按:九七以來,香港的大學校園曾經借來了美好的時光。自由的校園氣氛、學術空間以及良好的設施待遇吸引了全球不同地區的學者、學生前來。自去年開始,風雲變幻。懷著對政府和制度的憤懣,年輕人走上前線,成為抗爭主力,大學校園一度成為警民對峙的戰場。猛烈的衝突過後,當權者全面清算,教育被視為「三座大山」之一。走過硝煙,觸碰紅線,此刻的校園新常態是怎樣的?我們走近多所大學的學者,梳理他們正經歷的恐懼與憂慮,紀錄他們的去留掙扎。

國安法落地香港之後,香港教育大學助理教授伍鳳嫦決定舉辦一個學術研討會,邀請一系列NGO、公民社會持份者,討論國安法的影響。她沒想到,沒有一個香港NGO願意出席。

研討會最終在8月舉辦,參與的只有外國NGO,以及一些以個人名義參加的社運人士。伍鳳嫦細閱國安法,感覺字眼模糊,眾人只能不斷揣測紅線的邊界。研討會後半個月,消息傳來: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小林哲郎被一家民調公司拒絕問卷調查的委託,原因是:部分問題可能違反國安法。

「反修例運動時,我沒有擔心恐懼,只有難過…… 但國安法落實之後,我可以200%肯定跟你說,我擔心,我的家人都擔心。」伍鳳嫦對端傳媒表示。

在教育大學,伍鳳嫦身處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是學系副主任。該系的研究涉及人權、貧窮、不平等,特別議題都牽涉國家政策。她在想,今後研究中國的強迫遷移違法嗎?與外國大學或機構合作,又會否被指控勾結外國勢力?「我擔心的是整個部門的方針。我們還可以做什麼?是否可以繼續組織討論政府政策的研討會?」

2020年,一場前所未有的陰霾籠罩著香港校園。法律的紅線難以觸摸,重點大學的高層出現顯著變化:在香港大學,兩名清華大學學者申作軍及宮鵬經校長張翔推薦後,成為副校長,這是港大歷史上第一次同時迎來兩位內地背景的副校長,其中申作軍被指原為清華學系的黨委委員;在香港中文大學,曾赴前線與警察談判的校長段崇智,持續被建制力量起底和追擊。學者和教職員中也湧現不安,戴耀廷、邵家臻等多位積極參與社會改革或運動的學者,則被解僱或不獲續約。

兩個多月前,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葉蔭聰也接到校方不續約的通知。葉蔭聰研究中港文化與政治,是香港獨立媒體網的創辦人之一,他不獲續約一事引發輿論關注。然而,他對端傳媒表示,這些人事決定,很多時候都難以斷言是政治操作。他指,與大眾和媒體想像的「劇本」不同,大學學術自由的變化,是以一種更日常、更含糊不清的方式持續不斷發生的,而一切有利當權者加強控制的因素,早於反修例運動前已經存在。

「不是媒體想像中,清晰且戲劇性的東西…… 」葉蔭聰認為,「他不一定要是染紅,可以是保守,亦可以是想壓抑某學系的勢力,含含糊糊,這樣才是政治呀。」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1112-hongkong-university-campus-academic-freedom/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