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曲》

【星島日報報道】某個清晨,手機鈴聲大作,廣告界朋友在另一端心急地問:「有事求救,粵語長片中那首淒涼小提琴的音樂,叫甚麼名堂呢?急於找來,為廣告配樂!」被他弄醒,為之氣結,睡眼惺忪,好在聽過那首音樂無數次,不假思索,告訴他是《沉思曲》(法語:《Meditation》)。 這個真實小故事,說明音樂有奇妙的魔法,短暫的旋律,足以撩動感情波動。《沉思曲》幾個憂傷的旋律,讓人憶起粵語長片《可憐天下父母心》中張活游與白燕的幾場催淚戲,或者會聯想到橫風暴雨的場景中,小人物相濡以沫,掙扎求存。 說起《沉思曲》,香港小交響樂團早前在音樂會上示範了一次動人的演奏,由客席指揮家栢鵬(Christoph Poppen)帶領樂團,首席小提琴格德霍特(James Cuddeford)擔當獨奏部分,觀眾報以熱烈掌聲。略懂小提琴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首技巧要求介乎七至八級的樂章,難度不算太大,但要抒發當中悲情,奏出回望前塵、何堪回首的感受,琴手須在運弓、壓弦、揉音,以至造句、分段、留白中,投入個人心思,差之毫釐,或缺乏感性,效果大不同,就難以觸動人。 《沉思曲》儼如粵語長片背景音樂的經典,其實它是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內(Jules Massenet)的代表作品,是歌劇《泰伊思》(《Thais》)的間奏曲,描述名妓Thais在修道士的勸說下幡然悔悟,洗盡鉛華,皈依宗教,但修道士不知不覺,被Thais的青春美麗所打動,愛上了她,釀成悲劇,女方在宗教中得到寧靜,無法再愛,男的受色相所迷,背棄宗教,失去人生所依,最後泰伊思彌留之際,修道士潸然淚下…… 《沉思曲》開首寧靜祥和,豎琴輕輕伴奏,小提琴奏出聖潔的氛圍,猶如虔誠地向上帝祈求寬恕。樂曲第二段幾次轉調,加入變化音,音樂情緒起伏跌宕,勾畫出思潮湧動,內心矛盾掙扎。第三段樂曲復歸平靜,虔誠的祈禱得到了實現。小提琴在結尾攀上高音區域,彷彿靈魂昇華,飛向天界,最後樂曲又回到低音處徘徊,徐徐告終。 文:劉國業 圖:香港小交響樂團 格德霍特擔當獨奏部分。 栢鵬帶領樂團演奏。 劉國業,新聞從業員,酷愛表演藝術,常穿梭於各大場館,以文字記下觀賞感念,回味接近真善美的歷程。 此中真意 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