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嶺建殯葬城惹爭議 有規劃師指兩地邊境發展欠溝通

【Now新聞台】港府計劃在羅湖沙嶺興建殯葬城,引發爭議,當局表示,已將火化設施設計遷移至山谷,避免影響景觀,但有規劃師指,對岸的深圳仍會看到認為香港與深圳,要就邊境用地發展協調。

沙嶺墳場擴建殯葬設施與深圳羅湖商業區只有一河之隔,深圳亦有反對的聲音,做過城規會委員的劉興達認為,根本原因是兩地無就邊境用地溝通。

香港顧問園境師協會主席劉興達:「問題出在哪裡呢?就是做(環評)的範圍,影響的範圍,根據香港的標準,周圍起碼五百米都要研究,但一出了境外,他們就無做(環評)。正是一個好機會大家可檢視一下,我舉個例子,可否將現時羅湖、深圳河兩岸密度,大家都可以有一個適度的發展呢?它那邊密度可降低,我們相對這邊又可以發展。」

食物及衞生局指,非常重視深圳方面的關注,早在2015年時重新審視設計,把火化設施等遷至地勢較低的山谷,建築物亦會配合附近地形及山勢,盡量減低對景觀影響。

劉興達認為,即使這樣做,深圳一些地方仍能看到殯葬設施,成效有待觀察。

按政府原定計劃,沙嶺墳場明年完成佔地約十公頃的擴建,分階段提供20萬個骨灰龕位,每年有一萬七千多個火化時段。

有龕位關注組織指,業界估算現時本港積壓十萬宗申請未分配到公眾龕位,加上每年平均新增約四萬宗申請,沙嶺擴建若不成事,未來十年龕位供應或有「斷層」。

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例如屯門曾咀十五萬個龕位,那裡做了一個短期回應需求,但長遠而言,龕位在四、五年後,供應就可能用完了。所以我都呼籲林鄭,既然你是香港人的特首,不論甚麼說法也好,希望她能在這件事上『企硬』」

他又指,政府10年前提出「區區有龕位」,已探討過各區興建殯葬設施的可行性,短期內很難再為沙嶺找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