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含淚投票 馬琳勒龐難翻盤

【經濟日報專訊】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結束,馬克龍及馬琳勒龐兩大熱門順利躋身下月初的次輪選舉。市場最樂見這場中間鬥極右的決賽戲碼,皆因馬克龍可謂穩操勝券,贏面高達6成半。 「雙馬」首輪得票不相伯仲,馬克龍得票率23.75%,多馬琳勒龐2個百分點。法國有多達4,700萬選民,而兩人相差僅95萬票,按理於次輪對決中,誰人也不敢斷言必勝無疑。怎知選前選後的多個民調,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投票前,6個最可能出現的次輪組合中,有3個出現了馬琳勒龐的名字。不過,這位從政多年的極右派全綫處於下風,懶理對手是右派共和黨的菲永,抑或是近期支持率急升的極左派梅朗雄,還是民望居首的馬克龍。 兩害取其輕 極端取向難吸票 當中,雙馬會更是勝負差距最大的一個(與馬克龍對菲永的溫和派對決一樣),馬克龍勝率料達65%,為馬琳勒龐35%的近倍。投票後,不同民調亦顯示,兩人的勝出率與投票前相若,仍是六四開。 首先,這源於左中右三大陣營鼎立的法國政治世界中,中間派及游離選民才是主宰勝負的關鍵。惟他們於次輪選舉中,往往變得理性,務求兩害取其輕,絕不傾向投票予政治極端取向的候選人,等同我們港人近年愛說的含淚投票,法國則稱之為掩鼻投票。 其次,有四分之一選民首輪投票予兩位左翼候選人,當中極左的梅朗雄佔近兩成。雖然他與馬琳勒龐同屬疑歐派,支持舉行脫歐公投,至今也不像其他候選人般表態支持馬克龍,但相信他只是揀不下手,皆因極左與極右實屬兩個極端,其支持者投白票或不投票的機會,仍然遠高於投予馬琳勒龐。 老勒龐例子 次輪慘敗2千萬票 說實在,馬琳勒龐晉身次輪屬意料之內,而2成多得票似是她的極限。類似情況早於2002年大選出現,主角正是馬琳老父勒龐。 老勒龐當年同以次名晉級,首輪得票17%,僅落後首位的克拉克3個百分點,即80多萬票。怎知次輪選舉中,老勒龐得票率僅增1個百分點,約多了70萬票;相反,克拉克幾乎盡攬餘下選票,得票急增2,000萬票而取得壓倒性勝利,成功連任。 這遑論馬琳勒龐的個人條件,亦不及馬克龍。 40歲未夠的馬克龍曾為投資銀行家,加入政府短短數年,全是擔當經濟相關職位,對急於求變的年輕人,無疑有更大吸引力。另有別於美國的特朗普,48歲的馬琳勒龐已非政治素人,反是從政多年的「政二代」,難受惠這個三反年代(反建制、反全球化、反精英)太多。 縱有陰謀論認為,若未來兩周發生傷亡嚴重的恐襲,馬琳勒龐將可釜底抽薪,藉此爆冷勝出。惟個人相信這對她的幫助其實有限,畢竟她的排外政策,並不能杜絕國家的受襲風險。 毫無疑問,Anyone but Le Pen的歷史,15年後將會重演。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