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紋身 │ 紋身繡眉投訴增逾8成,消委會:紋身護理5大竅門

消委會紋身 │ 紋身繡眉投訴增逾8成,消委會:紋身護理5大竅門
消委會紋身 │ 紋身繡眉投訴增逾8成,消委會:紋身護理5大竅門

消委會紋身 │紋身近年愈趨流行,有人借紋身留下紀念,亦有人紋眉省卻化妝時間。惟消委會經最新調查指出,紋身過程有可能引致不同健康風險,頭9個月更接獲29宗投訴,普遍涉及過敏反應、燒傷等問題。消委會提醒市民,紋身前應深思熟慮和先諮詢醫護人員意見,才作決定。

編輯:Ray@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資料來源:消委會

消委會紋身 │ 紋身繡眉投訴增逾8成,消委會:紋身護理5大竅門

消委會指出,紋身原理是使用電動的震動儀器,讓紋身針刺穿皮膚表層,繼而將特定墨水顆粒注入真皮層(dermis layer),令皮膚留下標記。惟當中會引致4方面的健康風險,包括紋身的過程、紋身的墨水、紋身後的長遠健康和去除紋身的風險。

紋身衞生風險

消委會解釋,假如針頭未經妥善消毒清潔便重複使用、紋身現場衞生環境欠佳,或之後傷口處理不當,消費者便有可能會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致發炎形成疤痕、蟹足腫或肥厚性疤痕,令紋身部位的皮膚留有永久疤痕的風險。此外,如果紋身用具不潔或受污染,紋身者有可能接觸到其他人的血液,繼而感染可經血液傳播的疾病,例如乙型與丙型肝炎,和愛滋病病毒,後果可以相當嚴重。紋身感染的症狀包括:

  • 紋身位置的皮膚可能會呈現紅色、深棕色或紫色

  • 紋身位置呈凹凸不平或凸起

  • 腫脹

  • 疼痛

  • 皮疹

  • 發癢

  • 嚴重感染,例如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開放性潰瘍或在紋身及附近位置的皮膚出現流膿等

紋身墨水風險

而用於紋身的墨水一般含有彩色染料、溶劑、pH 調節劑、防腐劑和其他輔助物質,或部分人的皮膚可能會對當中物質產生過敏反應。消委會表示,有研究指出,紅色的紋身墨水有較大機會導致皮膚過敏;不少紋身墨水含有重金屬,攝入過量的重金屬可能會對不同器官造成損害。此外,黑色與深啡色紋身墨水較常檢出多環芳香烴(PAHs),當中不少已被定義為或是潛在的致癌物質;橙色或紅色墨水則較常檢出初級芳香胺(PAA),可改變人體的DNA結構,並引發癌症與其他病變。

紋身長遠健康風險

消委會續指,紋身色素注入皮膚後會於真皮層中沉積,可能會掩蓋皮膚病症狀,亦有機會影響醫療診斷和疾病治療。據歐洲理事會發表的「紋身墨水健康風險研究報告」指出,紋身色素或會影響磁力共振影像(MRI)和正子斷層造影(PET)影像的清晰度,甚至有機會令醫護人員無法準確地鑑別紋身部位的皮膚是否長有黑色素瘤(melanoma),繼而延遲診斷該位置的皮膚是否有潛在轉化為黑色素瘤的風險。

去除紋身風險

現時去除紋身,大多採用高能量激光療程,惟實際效果要視乎紋身面積大小、身體色素沉積情況和激光強度,消費者有可能要接受多次療程。消委會提醒,激光有機會導致皮膚燒傷、留有永久疤痕,紋身位置也可能出現「色素沉著」(hyperpigmentation)和反常的變黑(paradoxical darkening)等情況。惟想完全地去除紋身仍然非常困難,因此建議紋身前宜深思熟慮才作決定。

據消委會資料,今年頭9個月共接獲29宗有關投訴,當中永久化妝的投訴較多,總投訴數字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8成。當中普遍涉及過敏、燒傷等,有消費者於美容店紋唇後,身體出現發燒及唇部亦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包括紅腫和疼痛;另有消費者在進行激光去除紋身後,皮 膚出現水泡,經醫生證實為二級燒傷,令傷者短時間未能屈曲雙手。

紋身護理5大竅門

  1. 紋身師為顧客紋身時應該配戴新的防護手套,紋身針頭等用具應屬即棄,如無可避免需重複使用,應以酒精或消毒液妥善消毒

  2. 進行紋身或永久化妝後的數小時,相關部位應避免接觸水。保護紋身的繃帶或保鮮膜應保留至少數小時,以減少該部分的皮膚受細菌感染或陽光的傷害,避免傷口與衣服摩擦

  3. 紋身後應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以免影響傷口癒合,亦有機會令紋身墨水褪色。數星期內不適宜在烈日下暴曬或照太陽燈

  4. 紋身的傷口一般會在紋身後3至7天結痂,要小心護理傷口,皮膚可能會感到痕癢,要注意不要抓傷皮膚,有留長指甲或美甲的女士須加以留意

  5. 在完成紋身後的任何時間,如該位置有發紅、痕癢、疼痛、分泌、流膿、發腫等情況,請立即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