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調查疑患抑鬱症升至9.1% 梁卓偉:社會出現「精神健康疫症」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公布一項長期研究最新發現,指出今年6至7月間,出現疑患抑鬱症的比率為9.1%,明顯較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的5.3%高,亦是十年來最高;當中50至59歲群組錄得的疑患比率最高。此外,潛在自殺風險為4.6%,傘運時則錄得3.6%。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對結果感到憂慮,稱這是因嚴重社會事故引起的「精神健康疫症」,呼籲政府聆聽年輕人的聲音,並關注較年長人士的精神健康。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愛+人」隊列研究團隊,從2009年開始進行為期十年的研究,評估香港可能出現抑鬱症和自殺想法的患病率。調查抽取20,279個家庭及46,001名參加者,並從中隨機抽樣訪問逾1.7萬名成年人,並持續向當中逾1,000人進行調查,至今已進行8輪調查。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風波爆發後,研究團隊在今年6月22日至7月7日期間,與1,269名受訪者進行電話訪問,以病人健康問卷-9(PHQ-9),評估過去兩周內受訪者的抑鬱症狀和自殺意念,以檢測抑鬱患病率及潛在自殺風險。

港大醫學院研究顯示,疑患抑鬱症比率升至9.1%。左起:左至右: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張頴宗;港大醫學院院長、公共衛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港大公共衛生學院臨床助理教授倪宇軒。區倩怡攝
港大醫學院研究顯示,疑患抑鬱症比率升至9.1%。左起:左至右: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張頴宗;港大醫學院院長、公共衛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港大公共衛生學院臨床助理教授倪宇軒。區倩怡攝

調查結果顯示,可能出現抑鬱症的比率由2011至2014年、香港未曾發生大型社會運動時的1.3%,增至雨傘運動期間的5.3%;傘運結束後,疑患抑鬱比率不跌反升,在2017年升至6.1%。最近兩個月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期間,更上升至9.1%,即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有可能患上抑鬱症。

至於潛在自殺風險,從2011至14年的1.1%,增至傘運期間的3.6%,2017年錄得5.3%,最新錄得4.6%。

 

疑患抑鬱症比率

潛在自殺風險比率

2011-2014
(基線)

1.3%

1.1%

2014年
傘運期間

5.3%

3.6%

2017年9月

6.1%

5.3%

2019年
逃犯條例修訂
爭議期間

9.1%

4.6%

 

按年齡劃分疑患抑鬱症比率。眾新聞製圖
按年齡劃分疑患抑鬱症比率。眾新聞製圖

在以往的調查結果中,不同年齡組別的疑患抑鬱比率分佈較平均,但在近兩個月的調查中,50歲以上組別的比率超過11%,是20至29歲組別的一倍。50歲以上組別在2017年9月的研究中,也是錄得最高疑患抑鬱比率的年齡組別,反映較年長人士精神受壓情況愈見嚴重。相反,傘運時疑患抑鬱症比率最高的20至29歲組別,在近兩個月中回落至各年齡組別中第二低,錄得5.7%,比傘運時期低近2個百分點。40至49歲則一直是疑患抑鬱症比例最低的組別。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研究僅反映數據上的變化,難以確定社會事件與精神疾病的因果關係,以及各年齡組別疑患抑鬱比率上升的原因。 調查未有統計20歲以下年齡群組,團隊將在下周開始進行的最新調查中,隨機抽樣訪問15至25歲的青少年。

梁卓偉說,疑患抑鬱症比率的上升令人憂慮,為了公眾精神健康,團隊決定現在公開研究結果,希望實質人口數據能有助對症下藥。團隊正跟進68個有抑鬱症狀或自殺傾向的個案,並由臨床心理學家、研究助理負責接洽和轉介工作。團隊建議,市民應關注身邊人的精神狀態,如有需要應馬上向專業人士求助。

梁卓偉認為社會正經歷「精神健康疫症」,因疑患抑鬱比率持續上升:「正式來講,在臨床病學,任何病徵或病症持續地超過它在同一群組的基數一段時間(2011至2014年的疑患抑鬱比率基線為1.3%),已會被列為疫症。所以從臨床病學、科學的定義,這已經是一個精神健康的疫症。」

梁卓偉說,現時香港每個星期都有大型事件發生,每一天都見到衝突場面,令社會上有情緒波動:「同一般傳染病疫症的分別是,我們現在未必有好的疫苗和藥。流感都有特敏福、流感針,現在我們看到社會情緒上的波動,至於有什麼良方妙藥,就要交給整個社會一起思考。」他說,以往研究傳染病或疫症時可以估算疫症走勢,但卻不能預測重大社會事件的發展,現在最大的擔憂,是不知道抑鬱比例上升的趨勢到底是剛開始,還是已經到頂,亦不知道何時會結束。

社會衝突持續,醫生提醒港人要留意精神健康。網上圖片
社會衝突持續,醫生提醒港人要留意精神健康。網上圖片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張頴宗表示,在社會氛圍、爭拗影響之下,不論持什麼立場的人都「無一倖免」,因此社會大眾必須提高對精神健康的認識:「要幫人首先要救自己。不是只集中留意時事和社會狀況,我們亦要留意自己的情緒有否因為接二連三的事件出現問題。」

梁卓偉表示,太過關注社會事件會令抑鬱狀況更加嚴重:「不論是在社交媒體或大眾媒體,不斷去睇影像、圖片,令自己有精神困擾,會令疑患抑鬱的症狀更加嚴重。」 

梁卓偉說,研究結果顯示,不論來自哪個群組、性別、社會背景、支持或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甚至有沒有直接參與相關活動,在精神健康方面都有受影響。他呼籲政府細心聆聽、理解年輕人的聲音,關注較年長人士的精神健康問題,並付諸實行。 

梁卓偉曾任問責官員、曾蔭權年代的特首辦主任,現為青年發展委員會非官方委員。他表示,將在青年發展委員會上對政府提出有關建議。被問到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導致疑患抑鬱比率在傘運後仍一直上升,政府或者特首林鄭月娥要做些什麼?梁卓偉僅說:「科學歸科學、政治歸政治」,他是以科學家及醫生的身分公布今次研究結果,未有論政。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