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路透報告:全球近四成人迴避新聞創新高 戰爭等消息令人沮喪 手機推播致新聞泛濫|Yahoo

牛津路透報告:全球近四成人迴避新聞創新高 戰爭等消息令人沮喪 手機推播致新聞泛濫|Yahoo

【Yahoo 新聞報道】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有近四成人經常或有時主動迴避新聞,創下有紀錄以來的新高。大眾迴避新聞的原因,包括是認為新聞令人沮喪及沉悶。

負面新聞令人感焦慮無力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發表新一年的「數位新聞產業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比較了 47 個國家地區的新聞業狀況。報告指,大部分國家地區的新聞迴避(news avoidance)情況愈來愈嚴重。全球經常或有時主動迴避新聞的人口達 39%,較一年前上升 3 個百分點,較 2017 年增加 10 個百分點。

大眾迴避新聞的主要原因,包括是認為新聞重覆且沉悶,亦有人認為新聞的負面性,令人感到焦慮及無力。報告提及,烏俄戰爭及以巴戰爭的新聞報道,都促成了更多人迴避新聞。

報告提及,以巴戰爭等消息都促成了更多人迴避新聞。 (Photo by Ali Jadallah/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報告提及,以巴戰爭等消息都促成了更多人迴避新聞。 (Photo by Ali Jadallah/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手機推播新聞致資訊泛濫

撰寫報告的研究員 Nic Newman 接受 BBC 訪問時解釋,近年的新聞充斥疫情、戰爭等消息,人們避開新聞是自然反應,「以保障自己的心理健康,或是繼續自己的生活」。

除此之外,新聞資訊泛濫亦是令人迴避新聞的原因。有 39% 的受訪者認為,對當今新聞數量感到厭倦,較 2019 年上升了 11 個百分點。報告指,手機應用程式每日不停推播新聞消息,都令人感到無處可逃。

短片、TikTok 崛起

大眾在社交平台上觀看新聞的習慣亦有所改變,Facebook 近年改變演算法,大幅減少新聞內容,導致透過 FB 閱讀新聞的人口比例不斷下跌。另一方面 TikTok 崛起並首次超越 X(Twitter),有 13% 的人透過 TikTok 了解新聞。短片形式的新聞,亦因此愈來愈受歡迎。

近期 AI 發展興起,人工智能又能否取代新聞工作者,為大眾提供資訊?報告發現,民眾對新聞報道上應用 AI 技術仍然抱有懷疑,尤其是報道政治、戰爭等「硬新聞」時。若果只是以 AI 協助記者翻譯、謄寫錄音等,大眾普遍較能接受。

在香港方面,報道指大眾對香港媒體的整體信任度有所提升,由去年的 39% 大幅增加至今年的 55%。 15 間媒體中信任度最高為 Now 新聞,最低的是網媒《巴士的報》。另外報告指出,在 23 條立法後,香港新聞業面對的挑戰加劇。觀察員認為條例的定義及涵蓋範圍太廣, 令新聞工作者擔心會不經意地違法。

相關報道:
牛津路透報告:港人對新聞媒體整體信任度大增 YouTube 超越 FB 成主要新聞平台|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