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內政不彰 對華回歸務實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過了一個沒有蜜月期的首百天執政,基本原因是他口不擇言得罪人多,加深社會分化,至今裂痕未能縫合。經歷過眾多軟硬釘子,現時他有逐步回歸務實路線之勢。 通常美國總統初上任時民望高漲,會盡快利用這段蜜月期推動新政,兌現一些競選承諾。但是特朗普在一片爭議聲中當選,所得普選票數根本不及對手希拉莉,只是靠選舉制度下的選舉人票得勝,社會上至今「反特」聲音不絕,他的民望支持度不足五成,是歷任新總統最低。 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天就取消前任奧巴馬政府主吹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不搞其美式規則的多國自由貿易區,之後又透過行政指令,撤銷奧巴馬政府為環保所定的規限,為石油等傳統業界拆牆鬆綁。 不過,一些難度較高的動作,特朗普就力不從心,例如要求國會修改法例鏟掉奧巴馬政府醫保體制,另以較為省錢卻削減受惠人士數目的新體制代之,莫說民主黨反對,連他所屬的共和黨內部都意見分歧,結果遭眾議院議長撤回,省得投票時遭否決。 反偷渡圍牆難覓財源 他競選政綱最富爭議的是針對移民入境。不過,出任總統後,他針對幾個國家人民的入境禁令,被視為針對穆斯林,不但初落實時亂作一團,後來還遭法庭裁定違憲。 至於在墨西哥邊境築圍牆反偷渡,工程開支涉及二百一十六億美元(約一千六百八十億港元),比他初時所講的一百二十億美元貴逾倍,雖然已開始平整地基,但是項目撥款最後卻從預算案剔除,以免令整份預算案被國會否決。 他曾經表示圍牆建築費由美國墊支,最後由墨西哥付鈔,但是遭墨西哥一口拒絕,就如最近南韓拒絕為美國在當地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付鈔一樣。 在外交問題上,他在競選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互表欣賞,希望改善美俄關係,但是當選後執政團隊飽受是否獲俄羅斯「助選」困擾。 他較為成功的是獲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意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談判。特朗普一向認為有關協議是佔美國便宜,因此不惜對實力較弱的鄰邦施壓。至於實力較強的中國,雖然特朗普不滿其對美貿易大幅盈餘,但是顧慮到貿易戰會兩敗俱傷,就不惜在態度上急轉彎。 需外交立功挽救民望 特朗普在競選時,曾表示要把中國列為貨幣操控國,又稱會向從中國進口的貨品抽取百分之四十五的關稅,就任後都沒有實現。至於他當選後打破美國慣例接聽台灣的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兩人談了十分鐘,最近被問及會否再與蔡英文通電時,他答稱先要諮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欲為對方製造難題,又盛讚對方在北韓限核方面的努力。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美國關係千絲萬縷,為美國帶來大量企業盈利和就業機會,實際上特朗普的女兒和女婿早已看到中國機遇,安排自己的女兒學普通話,更在中國駐美大使新春團拜和習特兩人莊園會晤時露兩「口」,中國亦下了不少工夫與特朗普女婿打好關係,加強溝通,終於把中美關係納回正軌。 特朗普內政不彰,更需外交立功,他下令空襲「教訓」敍利亞使用化武,成功把民望扳升至百分之四十一,要是搞砸了對華關係,內外受敵,代價沉重。商人出身的他以實利為重,當初對華恫嚇甚至可能是談判煙幕,最後還是如歷任總統一樣,回復較為務實的對華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