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兩個焚化設施落成後都市固體廢物處理量增至每日9千公噸

正在規劃的本港第二座焚燒發電設施I・PARK2,當局最新估計建築期可以加快18個月,可望提早兩年完成。環保署表示,本港兩個焚化設施落成後,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處理量預計將可提升至每日9000公噸。 環保署就焚燒發電設施舉行簡介會,安排記者到興建焚燒發電設施 I•PARK1的島上了解,興建工程正在進行。環保署說填海工程、海堤及防波堤等建造工程大致完成,目標在2025年內投入運作,預計每天可處理約3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而處理都市固體廢物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將回收作發電用途,除了供設施日常運作,預計剩餘部份每年可輸出達4億8000萬度電量至電網。 至於 I・PARK2,署方預計處理量可以增加50%,即由每日4000公噸增加至每日6000公噸,建築期則由原本預計的72個月,縮減至54個月。建築設計以「目的為本,實而不華」為原則,確保項目以最具成本放益的方案進行。 環保署助理署長雷學良期望透過兩個焚化設施及政府的減廢回收措施,做到「2035零廢堆填」目標。他說,興建焚化設施工程達到國際認可及嚴格的煙氣排放標準,過往亦曾做過研究,強調焚化爐運作過程不會對衛生和個人健康構成影響。他又說,香港現時的焚化設施是採用最先進的技術,工程達到國際認可及嚴格的煙氣排放標準。 他說香港現時主要依賴堆填區去處理廢物,對比世界部分地區相對落後,現時於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考慮方案上,是在追趕世界先進的「潮流」,兩個焚化設施都採用最先進的技術,而興建第三個焚化設施是長遠計劃,未有預計落成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