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服用類固醇也不安心! 心臟衰竭風險增2.4倍

長期服用口服類固醇會有嚴重副作用,但短期服用也不安全!國內四分之一的民眾曾短期口服類固醇,國衛院和長庚醫院研究發現,即使只短期使用14天以內的類固醇,一個月內可能出現消化道出血,心臟衰竭和敗血症風險,是一般人的1.8到2.4倍。呼籲臨床醫師開立短期口服類固醇時,需謹慎評估使用類固醇的必要性與潛在風險。

根據2017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指出,患者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30天)時,會增加發生敗血症、靜脈血栓栓塞和骨折的可能風險。

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表示,這次在台灣進行的研究也顯示出,患者在使用口服類固醇後第一個月內,其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的口服類固醇,也會出現同樣的疾病風險。

用藥後一個月內 體內劑量濃度最高風險越大

姚宗杰指出,這項研究利用2013年至2015年的全民健保資料庫針對1585萬位年齡介於20歲到64歲的民眾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全台有401萬位民眾,約4分之1的民眾曾服用口服類固醇,當中有262萬多位民眾,平均曾連續使用3天類固醇。

姚宗杰說明,收案平均年齡為38歲,有四分之一的民眾曾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以女性患者較多,佔五成五。這些人常出現於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等科別,主要病因為皮膚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八成五沒有重大的慢性疾病。

姚宗杰表示,由於用藥後一個月內劑量在體內濃度最高,風險越大,發生副作用的風險最高,民眾若服用期間出現相關症狀,最好主動與醫師討論,勿自行停藥。

研究成果已於9月發表於國際內科醫學權威期刊「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