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下落不明|外媒指因洩國家機密已身亡 惟專家質疑傳聞可信性
【Yahoo 新聞報道】秦剛在 7 月和 10 月先後被免去中國外交部長和國務委員的職位,他的下落在今年下半年一直成為疑團。美媒《政客》(Politico)引述兩名能接觸中國高層官員的消息人士透露,秦剛早在今年 7 月底已經在北京的軍方醫院死亡,死因是自殺或酷刑,又指秦剛被免職的真正原因是洩露國家機密。不過多位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都質疑報道的可信性。
《政客》的報道提到,在秦剛消失於公眾視野之後,就有消息指他跟《鳳凰衛視》記者傅曉田有染,傅曉田甚至為秦剛生了一個持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兒子;報道形容這些傳聞在網絡審查森嚴的中國互聯網上仍然獲得廣泛流傳,顯然是獲默許。
與傅曉田相識 10 多年
傅曉田在劍橋大學畢業,報道形容劍橋為情報人員的傳統招攬地點,而秦剛 10 多年前被派駐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就初次遇見傅。根據資料,秦剛在 2010 年 9 月獲任命為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使。報道又說,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在 2016 年就着「一系列罕有而慷慨的贈禮」,決定將某個花園以傅曉田命名,據報金額至少達 25 萬英鎊(246 萬港元)。今年 4 月,傅曉田乘坐一架疑為官方租下的私人飛機返到北京,之後就音訊全無。
秦剛在去年 12 月底獲任命為外交部長。根據官方行程,秦剛今年 6 月 25 日在北京分別會見了越南外長裴青山,以及俄羅斯副外長魯登科,該次是秦剛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報道引述幾位能接觸中國高層官員的消息人士指,魯登科訪京的真正任務其實是向習近平傳達訊息,指秦剛跟幾位解放軍高級將領,將中國的核武計劃機密洩露予西方情報機構。
專家質疑傳聞可信性
針對秦剛的下落,《政客》的報道只是引述了消息人士的說法,但未有提供其他具體證據。報道亦表明,由於中國制度不透明,他們難以核實傳聞。
不少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都對報道抱懷疑的態度,曾在美國國會和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就職的中國事務研究員 Matt Schrader 形容文章「太瘋狂」。《經濟學人》編輯 Gady Epstein 則提醒讀者,相關說法的消息來源不可靠,整篇報道充滿了猜測、八卦、流言,「聽起來很棒但很難去證實。」
亞洲協會的中國政治研究員 Neil Thomas 亦質疑,報道提及「與中國高層官員有接觸」的消息人士,究竟是甚麼級別的官員,「那些官員的級別有多高?就連大多數黨內人士都不清楚最高層到底發生了什麼。」他亦質疑,秦剛作為外交官,為何能觸及解放軍系統內最敏感的機密。
秦剛遭免職同時 「火箭軍」人事地震
回顧秦剛在 7 月 25 日遭免職外交部長後,《南華早報》在 7 月 28 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火箭軍司令員李玉超、副司令員劉光斌和前副司令員張振中,已被中共中央軍委反腐機構的調查人員帶走。
另外,內地媒體《澎湃新聞》在 7 月 25 日報道指,火箭軍原副司令員吳國華因病在北京逝世,但吳早在 7 月 4 日已經死亡,死訊延後了 3 個星期才公開;火箭軍「人事地震」後,亦打破了內部晉升的傳統,火箭軍司令員改由海軍副司令員王厚斌接任,火箭軍政治委員改由空軍中共中央委員徐西盛接任;到了 10 月 24 日,國防部長李尚福被免職,同日秦剛又被免去國務委員一職。
原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簡稱二炮)的解放軍火箭軍,早在 1966 年成立,在 2015 年底改為現稱,為習近平下令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部份之一。火箭軍功能為執行飛彈作戰,主要武器為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習近平曾經將火箭軍評價為「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
金融官員遭查疑因「跟美國太近」
對於秦剛跟其他火箭軍高官疑因情報問題「落馬」,《政客》的報道重提了美國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Bill Burns)在幾個月前曾經表示,CIA 在中國境內重建情報網絡的工作取得進展,並揚言他們在中國擁有強大的情報能力。
報道又不點名引述了一名英語流利,經常出席國際會議的內地金融高官,他指自己已被免職,再無法到境外參與會議,也無法透過電話發言,只能用電郵聯絡;這名高官的同事表示,該名官員是因為「跟美國太近」和「可能是間諜」,而遭到當局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