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不只是吃粽子+賽龍舟!揭秘有關端午的五大秘密 為何要立蛋?菖蒲、艾草的意義是?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這一天大家會吃粽子、觀賞龍舟競賽,整個城市洋溢著熱鬧和團聚的氛圍~但你知道這些傳統背後的故事嗎?端午節的起源其實不僅僅是紀念屈原,還有許多古老的習俗等待你去發掘呢!

端午節由來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由來跟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有關對吧?但其實端午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先秦時期喲!傳說在夏朝時,就已經有了祭祀先人和祈求豐收的習俗,而後這個節日逐漸發展演變成了我們現在所慶祝的端午節。後來在戰國時期,傑出愛國詩人屈原為了抗爭而赴湘江投水身亡,就加入了這個節日中。所以我們現在過端午不僅是緬懷屈原,更是傳承了先民農業社會祭祀和祈福的禮俗。

而也有傳言是說,農曆五月初五就老早就已被古人視為「惡月惡日」。因為這個時節正值夏初,各種毒蟲和病菌活躍,容易引發疾病和瘟疫,被認為是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因此,古人會在這一天進行一系列驅邪避凶的傳統儀式,以祈求健康和平安。

端午節習俗:吃粽子

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是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他在得知國破家亡後,悲憤投江自盡。為了不讓魚蝦啃食他的身體,當地百姓將米飯包裹在竹葉中,投入江中,這便是粽子的由來。

除此之外,端午節吃粽子也象徵著祈求豐收和幸福!因為粽子的形狀和包裹方式寓意著團圓和包容~而糯米的黏性象徵著家庭的緊密聯繫。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家人們聚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不僅是對傳統的尊重,更是對親情的珍視和傳承♡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

最為人熟知的傳說也是因為ㄓㄧㄠ紀念屈原(笑)傳說當屈原投江自盡後,楚國百姓為了拯救他,紛紛划著龍舟在江中搜尋,敲打鑼鼓驅趕魚蝦,這便成為賽龍舟的起源。如今賽龍舟也成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一種儀式~因為龍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吉祥的象徵,龍舟競渡寓意著祈求平安和幸福。

端午節習俗:掛菖蒲、艾草

人們相信,菖蒲和艾草的獨特香氣和藥用性質可以驅趕蚊蟲,淨化空氣,保護家人免受疾病侵襲。菖蒲形如劍,被視為驅邪利器,掛在門楣上或窗邊,象徵著保護家宅平安,斬除一切邪祟;艾草則含有多種天然揮發油,具有抗菌消毒的效果,常用於熏香、泡澡等,能有效防止蚊蟲叮咬,保護健康。

端午節習俗:立蛋

在古代,端午節是農民們勞動的時節,而立蛋象徵著家庭和土地的生機!在農村的人們會在蛋殼上寫上各種祝福的文字或圖案,然後將蛋立在陽光下,讓它吸收陽光的正能量,據說可以避免家中的疾病和厄運。

端午節習俗:喝雄黃酒

雄黃酒是由雄黃和酒混合而成,古人認為雄黃具有強大的解毒和驅邪功能!在端午節這個「惡日」,飲用雄黃酒可以防止蚊蟲叮咬,避免毒蛇侵害,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此外這種藥酒具有抗菌、消毒的效果,可以驅散體內寒氣,增強抵抗力。傳說中~白蛇傳裡的白蛇娘子喝了雄黃酒現出原形,更是增添了這種習俗的神秘色彩!

延伸閱讀:端午節不吃粽子會怎麼樣?必買「非肉粽端午禮盒推薦」♡教你如何送出與「粽」不同的心意~

Source: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