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人數跌 埋長期社會包袱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公布去年結婚人數創下十年低位,港人壽命卻是全球最長,少人結婚而多人長命的長遠結果是本港社會不但要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還要面對獨身和獨居老人大增的問題。 根據統計處的最新數據,本港去年婚姻登記共五萬一千六百多宗,比二○一四年一下子急跌百分之八點五,部分原因,可能是一四年雙春兼閏月,不少人貪好意頭而在當年結婚,「透支」了部分一五年的結婚數字。 不過,這解釋不了為甚麼二○一三年沒有立春的盲年,結婚數字仍達五萬五千多宗,遠比去年為多。 要探尋港人結婚數字大跌的原因,其中一個途徑是從結婚面對的實際開支 手,不止是婚禮本身的開支,還涉及日後的婚姻生活,包括居住和生兒育女的安排。 經濟負擔重 成家倍添難 本港在二○○一年,婚姻登記跌至只有三萬二千八百多宗,那年還是雙春兼閏月。箇中原因,相信是亞洲金融風暴和樓市泡沫爆破,本港陷入通縮,經濟不景,失業率高,部分青年失去成家立室的經濟能力,就算有能力者,都擔心自己經濟前景不明朗,不敢作出人生最重要的決定。 到本港經濟和就業情況恢復穩定,而樓價又未飆升至難以負擔的水平,本港的結婚數字逐漸回升至每年五萬多宗。去年的急跌,究竟只是個別現象,還是如不少人所言,是樓價和租金高,以致削弱青年結婚意欲,產生不婚和遲婚的長期趨勢,實在值得留意。 日本政府去年公布的調查發現,已到達適婚年齡的未婚日本男女,有近四成人不想戀愛,原因是嫌談戀愛太麻煩,遲婚遲生育的問題亦愈見嚴重。有專家認為這與當地經濟低沉有關,不少人寄居父母家,迴避婚姻感情,以減輕經濟負擔。 今天本港雖然愈來愈多年輕人,希望結婚後能夠與妻子一起過其二人世界,可是,就算中產家庭居住的單位,不少都容不下兩代或三代同堂,子女如果能夠在父母居所附近置業或租樓安居,既可避過擠逼環境可能產生的兩代摩擦,在有需要時又方便互相照應,是不少人心中的理想安排。 人口政策 須全方位下藥 可是,要達到這樣的安排,需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買樓租樓,幸運者可以得到父母補貼置業首期,父母沒有能力幫補者,單是儲夠首期已經需要長時間,只好推遲婚期,甚至不談戀愛不結婚。 本港如果出現這種年輕人「被逼享受」單身的生活,首先產生的現象是結婚數目下跌,逐漸發展到生育率降低,社會加快人口老化,尤其是這一輩青年人步入老年後,沒有配偶和子女的單身長者會增加,他們既沒有老伴,又沒有子女供養,在經濟和感情上,都需要更多社會照顧。 隨着 醫療服務不斷改進,市民對健康日益關注,本港女性去年平均壽命已經延長至八十七點三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長壽,男性八十一點二歲,更是連續三年雄踞全球首位。當局的人口政策,除了透過引進移民紓緩人口老化外,還要針對港人減少結婚的原因,由居住以至其他條件上,作全方位的對症下藥,始能讓社會保持健康的自然人口增長率。 (星島社論)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