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首場辯論將登場 拜登與川普呈現不同願景

美大選首場辯論將登場 <a class="link " href="https://hk.news.yahoo.com/tag/拜登" data-i13n="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 data-ylk="slk:拜登;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itc:0">拜登</a>與川普呈現不同願景
美大選首場辯論將登場 拜登與川普呈現不同願景

(法新社華盛頓25日電) 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首場辯論尚未登場,拜登與川普已對美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提出截然不同的願景,無論是在風格還是實質內容上。

現任與前任總統之間的罕見對決,讓兩人的鮮明對比呈現在眾人眼前。川普在2017年到2021年擔任總統期間矢言推動「美國優先」政策,採取好鬥且往往帶有孤立主義色彩的世界觀;然而,當拜登2021年上任時,他向國際宣示「美國回來了」,重新修復與盟國的關係。

這兩位總統有一些共同的核心信念。兩人都堅持自阿富汗撤軍,認為不值得讓美國人為這場美國最長的戰爭拋頭顱灑熱血並耗費資產。但兩人在執行撤軍上相互攻訐,而這與他們在大多數議題上的激烈公開爭執一致。

● 俄羅斯與烏克蘭

俄羅斯無視拜登的直接警告,於2022年2月全面入侵鄰國烏克蘭後,拜登在國際上主導種種支持烏克蘭的行動。

在拜登的鼓勵下,美國國會批准價值1750億美元的援烏方案,包括提供武器與預算支持。拜登去年還出人意料地親自訪問基輔,並稱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是「殘酷的暴君」。

川普對美國援烏則持懷疑看法,並表示他預料俄羅斯將勝出,而他在國會的支持者將最新一個軍援烏克蘭的包裹方案推遲了好幾個月。

川普吹噓說可以迅速結束俄烏戰爭。他的顧問曾表示將推動停火,也許是藉由警告烏克蘭說,除非在邊界上讓步,否認美國援助將耗盡;這樣的建議遭拜登強烈反對,拜登稱只有烏克蘭能決定自己的未來。

川普先前還對蒲亭表示過讚賞,並在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挖掘拜登一家的醜聞時,因為扣住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而首度面臨彈劾。

● 中東

川普在擔任總統期間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採取種種具里程碑意義的舉動,像是將美國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也希望耶路薩冷作為他們未來的首都。

川普批評拜登「拋棄」以色列。然而,拜登長期以來一直稱自己是以色列的捍衛者,並因為支持以色列的舉措而遭民主黨左翼砲轟,包括提供武器,以及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動用否決權。

儘管如此,拜登仍就巴勒斯坦平民傷亡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發生衝突,並凍結包含2000磅重炸彈的一批武器運輸。

各界預料川普立場將更為強硬,但他也批評尼坦雅胡,責怪他未能防止去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發動的襲擊,這與尼坦雅胡迅速承認拜登2020年勝選有關。

川普與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在他任期後期達成「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摩洛哥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這是數十年來首度有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

拜登的最高階外交官布林肯(Antony Blinken)聲稱在鎖定更大目標,即沙烏地阿拉伯承認以色列一事上取得進展。但拜登政府責怪川普為了推動阿拉伯承認以色列,在支持尼坦雅胡時迴避了巴勒斯坦人問題。

拜登也指責川普退出前總統歐巴馬談成的協議,導致伊朗的核子計畫惡化。川普辯稱這項協議力道不夠強,拜登基本上也放棄恢復協議。

● 中國、北韓與盟國

川普與拜登都稱中國是美國的頭號長期競爭對手,並致力對抗北京,但兩人對付中國的方式卻截然不同。

拜登在某些領域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行動,包括對半導體出口實施全面性禁令,但也提到別讓競爭演變為衝突,並在氣候變遷等特定領域合作。拜登去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氣氛友好的峰會。

川普則稱中國是敵國,並矢言將大幅調高關稅。但川普也堅稱習近平是「好朋友」。

川普經常稱讚威權專制領導人,稱他與北韓強人金正恩「陷入愛河」。川普與金正恩會面3次,這些會面是不尋常的個人外交,緩解了雙方的緊張情勢,但沒有談出持久的協議。

川普反過來批評西方民主盟友,他認為這些盟友從美國獲得不公平的利益。

他出席競選活動時表示,如果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不「支付帳單」,也就是軍事開支,他將鼓勵俄羅斯「為所欲為」。

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則是呈現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說:「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那就是加強與盟國和友邦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