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人對標靶藥或有抗藥性 中大倡血液檢測確定療法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指,每年有逾一成半肺癌新症出現基因突變。

【星島日報報道】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有逾4000宗新症,當中約600至700人出現EGFR基因突變,可接受一線標靶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惟9至13個月後會開始出現抗藥性,病情持續惡化。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指,當中有六成患者更會出現另一種名為「T790M」的基因突變。 莫樹錦教授於2014年至2015年間領導一項名為「AURA 3」的國際性研究,將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共419名帶有「T790M」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分成2組,一組接受新標靶藥「奧希替尼」(osimertinib),另一組則接受傳統化療。 結果發現,病人接受新藥後的無惡化存活期平均為10.1個月,比傳統化療的4.4個月多逾一倍;令腫瘤縮小或消失的療效更達71%,比化療的31%高逾一倍。 不過,新藥伴隨的副作用,例如肚瀉和出疹,出現的機會分別比化療高出近四倍和六倍,至於其他例如噁心、食慾下降和貧血等副作用,出現的機會則較低。 莫教授指,病人在接受TKI治癒轉差後,應考慮進行血液檢測,看有否T790M基因突變,若陽性則可直接使用新藥,若陰性則才進行穿刺腫瘤的活組織檢測,並視乎結果決定使用新藥還是化療。此外,研究亦顯示使用新藥後,對癌細癌已擴散至腦部的患者也同樣有效,無惡化存活期達8.5個月,「比以前講緊生存時間係六個月要好得多」。 莫又指,本港目前已有500名病人使用新藥,每月藥費為四至五萬元,冀新藥能被醫管局納入藥物安全網內。目前也正進行名為「FLAURA」的研究,研究新藥能否用作一線藥物。 有鑑於有兩成帶有T790M基因突變的患者,服用新藥後會出現另一種C797S的基因突變。莫指,國際間正針對有關病人,研究第四種新標靶藥物。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