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劇變 裁員外更須變革

【星島日報報道】 國泰航空公司宣布,分期裁減香港總部接近六百個員工,重災區在中、高層管理人員,每四人就要減一人,原因不止來自對沖燃油價格帶來的巨額虧損,還反映航空業轉型帶來的劇烈競爭。 本港首季經濟增長達百分之四點三,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三點二的低位,來港旅客人次亦回升。因此,國泰裁員,並不反映本港的經濟景氣,而是獨特行業和個別機構面對的問題。 國泰三月時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是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首次轉盈為虧,也是公司七十年來的第三次,虧蝕五億七千五百萬元,主要原因是油價對沖虧蝕八十五億元,當年公司擔心油價不斷上升而以鎖定價格買燃油期貨,豈料之後油價大幅回落,形成公司重大投資虧蝕。 油價大跌對國泰的影響,不止是買了貴油而蝕大本,還令雨後春筍的廉價航空公司得利於平油,而進一步壓低票價,形成更大的競爭力搶佔市場。 國泰近年主要盈利來源是貨運,有分析員研究過國泰的客運成本,就算以「蝕本價」競爭,票價都不及廉航吸引。近年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旅遊次數頻密了,但往往是去日韓等短途目的地,短短幾小時的飛行旅程,有沒有飛機餐和電影享受,根本無所謂,部分廉航的機艙服務員態度,亦不亞於傳統航空公司。 除了廉航崛起帶來的航空業生態轉變,國泰還要面對其他競爭,在本港有「後起之秀」香港航空,在海外有傳統對手新加坡航空,而近年阿聯酋等中東航空公司積極擴張,亦吸引了不少旅客經中東中轉去歐洲,至於內地航空業更是飛躍發展,持續開闢新的遠程直航線路,例如深圳機場即開通了不少直飛歐美航線,讓內地旅客多了不經本港轉機的選擇。 廉航、中國和中東航空公司、轉機樞紐等競爭,都是新航和國泰同樣面對的挑戰。新航今年首季和國泰同病相憐,虧蝕了約七億七千萬港元,是五年來首次虧蝕。新航早已成立了本身屬下的廉航公司,上星期更公布設立「轉型辦公室」,就公司網絡、產品和飛機調配,進行「根本性」的檢討。 除了空中競爭,國泰還要面對可能明年就通車的廣深港高鐵競爭,本港到時融入全國高鐵網,當年內地高鐵開通時導致航空公司紛紛削價留客,本港航空公司今次須嚴陣以待。 國泰今次裁員,每年可節省五億元開支,佔人力資源開支的百分之六,距離三月公布的百分之三十節流目標尚遠,令人擔心還會有進一步裁員。但是,單靠裁員節流不足以解決問題,還要在削減人手的同時,革新守舊的市場策略,開拓新產品,並進一步加強公司準時安全的原有強項,提升服務品質與效率。這對公司和員工都是艱巨挑戰,卻是擺脫困境必須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