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峰中學推網上專題研習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為鼓勵學生善用電腦資源,探究知識,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於人文學科、通識教育科及科學科採用網絡探索(WebQuest),學生篩選由老師剪裁的網上教材後,進行專題研習。該校助理校長文可為表示,這套電子教學法鼓勵學生課餘進行延伸學習,教材亦可循環再用,減低老師工作量;又指近年開始幫助其他學校發展相類教學法。 WebQuest是早年由一位美國教授研究的電子教學法,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於○四年開始採用,五年前更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製作網上平台,以整合由該校老師設計的網上教材,方便學生選取。該校助理校長文可為指,網上教材容易更新,甚至循環再用,減低老師工作量。 文可為稱,現時主要於人文學科、科學科及通識教育科採用WebQuest,就社會議題進行專題研習。「老師先把已剪裁的教材上載網上平台,學生則被編為不同持份者,然後按其角色到平台篩選合適資料進行討論;他們更可於課餘時,到老師開發的網誌互相質詢,或為所屬持份者辯護。」 文可為認為,經老師剪裁後的教材具高質素,「避免學生選取過分偏激的資料」。他續指,學生跳出課室,通過網誌討論議題,時間更具彈性。「有學生選擇早上六、七點瀏覽大部分同學的想法,才於網誌留言,減少其意見漏洞。」他指,正嘗試運用其他討論平台,提高學習效率。 該校科學科老師李嘉華指,每學期有一次沿用WebQuest進行專題研習,「上個學期初中科學科探討可再生能源,學生搜集資料,討論為何本港不發展水力發電或風力發電,鼓勵學生於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了解本港開發能源的困難,以提升探究科學興趣。」 作為本港採用WebQuest的學校先驅,文可為稱,該校採用WebQuest的學科均設焦點小組,針對性協助其他學校推行相類教學法,如屯門天主教中學及羅定邦中學,並按對方學生學習概況調整教學配套。「能否成功推行WebQuest,視乎學校有否嘗試新事物的胸襟。」 該校中五生利駿軒初中曾採用WebQuest學習,他指此電子教學法有助現時準備通識教育科的專題研習。「我的題目要比較電子與傳統教科書的利弊,初中學習WebQuest,令我學會如何善用電腦資源,探討社會議題,現在我嘗試通過互聯網,了解各持份者對電子或傳統教科書的意見,以及索取兩者的網上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