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寄語醫科生從嚴 採最好的國際慣例

■袁國勇寄語醫科生,做事應採取最好的國際慣例。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談到成功之道,袁國勇認為有賴自己精通內科、外科及微生物學,但由於現時醫科生學習及工作環境不同,「我十分懷疑往後還會否有一個這樣的醫生。」他強調,成功從沒有一條方程式,但認為勤力、好奇心、良好待人接物是永恒不變的必要條件,亦寄語醫科生應學習最好的國際慣例,在行醫時不能與世界脫軌,以維持本港國際級的醫療水平。 袁國勇認為,多年來成功屢破奇案,相信有賴於自己精通內科、外科及微生物學,「對於偵查這些案件是特別容易,因為我由病人已開始掌握,一路掌握至他的標本,他的測試我全部掌握,這樣對我很大好處,沒有醫生是這樣,我十分懷疑往後還會否有一個這樣的醫生。」他解釋,現時難以有上級喜歡醫生既訓練外科,同時訓練微生物學,「老闆認為你要是在這里工作,便應該正經經在這里工作八年。」 多年來不少人問及袁國勇的成功秘訣,但他強調成功因素從來沒有一條方程式,認為所有人從基因開始已有不同,加上生活環境、成長過程等亦會對個人發展有很大影響,「如果叫你好似我一樣,看福爾摩斯、星空奇遇記、莎士比亞,然後學做內科、外科及微生物,公餘時間看天文,是否就是成功的方程式?我真的不知道,但我想多數都不是。」 「勤力永遠都是對的,怎樣也不會有錯;你對事情好奇,對每件事也有興趣想知為甚麼,這個好奇心永遠都重要。」袁國勇認為,勤力、好奇心、良好待人接物是永恒不變的成功因素,「我想在甚麼年代,即使再過一百年、一千年都是對的。」 他又寄語現今醫科生,做事應採取最好的國際慣例(The best international practice)。談到近年發現很多醫生在醫院巡房時,與其他醫生竟以廣東話溝通,他直言是三十年以來從沒有發生。他解釋,醫學上全部文獻、書籍均是英文為主,若醫生討論病情並不習慣以英語溝通,長久而言根本不能與世界接軌,坦言情況自九七回歸後開始倒退。 早前有八十六歲的整形醫生涉嫌為一名女士注射肉毒桿菌針後不治,袁國勇藉此舉例,認為若採取最好的國際慣例,本港應參考美國每隔數年需重新考試,若不及格便不可續牌,從而確保行醫質素。但他笑言,有關建議必然惹來醫學界反應,「怕此言一出,他們會向我擲磚。」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