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三成高小學童曾被欺凌 當中16%想過自殺 機構籲增撥資源助學校建立反欺凌制度|Yahoo

程德智(右二)呼籲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學校建立反欺凌機制。
程德智(右二)呼籲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學校建立反欺凌機制。

【Yahoo 新聞報道】學童精神健康及學童自殺,是近年香港社會的一大議題,當中校園欺凌是影響學童情緒的其中一個原因。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於今年 7 月以網上問卷形式,收集高小學生、教師及家長的資料,發現逾三成學童曾被欺凌,其中有逾 16% 的受害者曾想過自殺。調查亦發現,超過 4 成的受害者有復仇的傾向。

有精神科專科醫生便提到,兒童在成長階段受欺凌,其影響可以延續一生,甚至衍生出不同的精神障礙,如強迫症、創傷後遺症等。幼聯則指,目前有一些學校沒有舉辦反欺凌活動,亦有教師反映,校方沒有對受害者提供足夠支援。幼聯表示,現時駐校社工人數不足,難以應付大量個案,呼籲學校投入更多資源,建立應對校園欺凌的制度。

逾 20% 欺凌受害者想過自殘

問卷調查經由網上形式,訪問了 528 人,包當 272 名小四至小六學童、131 名家長及 125 名教師。結果顯示,當中超過三成學童曾受到欺凌,受害者中有 16.8% 曾想過自殺,逾 20% 想過自殘。另有 41.1% 受害者表示想復仇。

受訪學童中,有逾半提到曾在校目睹欺凌,但當中表示會「食花生」及不理會的,合共佔近半人。另有近 6 成學童,不清楚學校有否提供足夠支援予受害者。

7 成受訪教師觀察到欺凌行為

教師方面,則有近 7 成受訪者表示在日常中有觀察到欺凌行為,但有 20% 受訪教師指,學校沒有為受害人提供足夠支援,亦有逾 5 成教師認為欺凌者屢勸不改。在處理欺凌問題上,有 96% 教師表示會調解,其次是轉介駐校社工及通知家長,只有不足 5 成的受訪者表示,會懲罰欺凌者。

幼聯總幹事程德智認為,調查反映了高小學生遇到欺凌時未懂得尋求支援,指父母及師長有責任留意學童的情況;但不少教師及家長都缺乏相關的知識及技巧。

籲建立更細緻應對機制

逾 8 成受訪教師都指,會轉介予駐校社工跟進欺凌事件,程德智便提到,每所學校只有一至兩名駐校社工,人手有限下難以處理大量個案。她認為學校及政府都應投入更多資源,在指引以外再建立更詳細的機制,以及處罰欺凌者的制度,例如情況嚴重的話,可以「踢出校」。

醫生稱有學童被欺凌 至成年後仍受影響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蔓蕾形容,逾三成學童曾被欺凌是「令人震驚」,她強調,學童在成長階段受欺凌,可能扭曲他們的價值觀,進而影響一生。她舉例指,曾接觸過病人在高小及初中受欺凌,到成年後,遇到一群小學生時仍會懼怕,須刻意避開放學時間,避免見到學童,亦要戴上耳機,「因為害怕會聽到學童在笑他。」她說,欺凌的陰影可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強迫症等精神障礙。

陳蔓蕾說,許多遭受欺凌的孩子,之後會因此無法上學或工作,而 SEN 學童更易受到欺凌,後果亦會更嚴重,因為他們缺乏表達能力,會以過激甚至暴力行為發泄,「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不乖…形成惡性循環。」

國際研究指香港欺凌情況冠全球

是次的研究以外,程德智又引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轄下「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的研究,指香港的欺凌情況,是 72 個國家或地區中最高,「是美國的 double,台灣的 3 倍」,呼籲各界正視。

她呼籲學校主動建立健全的防欺凌機制,及展開定期的反欺凌教育,設立舉報渠道等。她表示,幼聯將成立名為「Nurture our future」的計劃,透過宣傳、教育等消除校園欺凌。程德智表示,將於今個學年召集全港小學參與,並舉辦家教高峰會、反校園欺凌月等,目標是十年內達致「零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