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中學生曾網絡欺凌他人 40%受害者想輕生

【on.cc東網專訊】校園網絡欺凌情況嚴重。有調查發現,超過50%受訪者曾對朋友或同學,做過最少一項網絡欺凌行為,而約20%受訪者表示曾被網絡欺凌,當中有超過40%人曾因受欺凌產生自殺念頭。負責調查的路德會皇后山綜合服務中心指,調查結果可見網絡欺凌相當具威力;當中亦有違現實欺凌權力地位之別,任何人不論能力也可於網絡上匿名攻擊,亦相對容易湊合群眾支持,令網絡欺凌易發生及較難應對。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在本年1月成功訪問777名本港中學生,調查列出14項網絡欺凌行為,平均約50%受訪者同意行為屬於欺凌,但約36%受訪者不同意行為屬於欺凌,顯示欺凌行為定義存在差異。當中有近40%人不同意將私人信息截圖傳送給其他人,或放於社交媒體,則屬於網上欺凌。調查亦發現,有20%受害者表示曾被網絡欺凌,並會產生不同感受及身體反應,包括有近49%感到憤怒、48%感到焦慮,以及46%感到自卑。

路德會皇后山綜合服務中心主管葉文龍指,逾40%受害者因怕尋求協助會把事情「愈搞愈大」,導致大部分情況僅受害者自己承受,亦有逾40%怕別人不相信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求助對象,又擔憂被進一步欺凌及報復,同時更會對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其中更有40%受害者曾產生自殺念頭。

一名中四生憶述,她曾在學校討論區被人匿名惡意攻擊,亦曾收過捏造事實的匿名短訊,她很害怕朋友會誤信流言而跟她絕交,感到當時自己「好冇用」而有輕生念頭。曾經想過尋求社工協助,但因為身邊沒有相熟社工而有求助困難,亦憂慮父母不讓她再上網,最後沒有尋求父母協助。

工作小組建議,受害者可找如家長、老師、學校、社工及執法人員等第三方求助,亦建議如旁觀者察覺有朋友懷疑被網絡欺凌,可主動關心,作出情緒支援,讓受害人不感到孤單。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