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批海防博物館不符愛國主義教育 建議政府往內地搵香港史料

政府計劃把海防博物館改建為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立法會議員認為「海防」二字與愛國主義教育主旨不符。    (海防博物館網站圖片)

立法會討論 2023 年施政報告內容,議員提出有關香港歷史博物館及海防博物館的問題。其中人大界別議員陳勇認為,「海防」二字涉及英國殖民管治,不符愛國主義教育目標,選委會議員馬逢國則指出,蒐集香港歷史,可以前往內地。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解釋,海防博物館名字源於其所在位置是座炮台,當時為海防而設,以「海防」命名是尊重地方歷史。

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今午(13 日)舉行政策簡報會,內容包括愛國主義教育。施政報告提出,政府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康文署將設立專館介紹國家的發展和成就,專館落成前,康文署會在明年起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設立專廳,介紹相關內容,亦會將「香港海防博物館」改設為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重點介紹抗戰歷史,提升民族自信和愛國精神。

「博物館內容應注重中國人抗戰」

陳勇認為,海防博物館的「海防」二字,「喺歷史最早期係英國殖民管治香港嘅時候係防荷蘭同埋其他去搶佢嗰啲殖民管治嘅地方,咁呢一 part 就未必符合我哋嘅目標,我哋希望裏邊啲內容更注重點樣中國人、我哋大家、香港,抗戰嗰段歷史為主」。

立法會議員陳勇認為,海防博物館「海防」二字不待愛國主義教育主題。   (立法會直播畫面)
立法會議員陳勇認為,海防博物館「海防」二字不待愛國主義教育主題。 (立法會直播畫面)

楊潤雄解釋,海防博物館本身位處一座炮台,「點解當時喺嗰個地方會有個炮台呢?正正嗰時做緊海防。所以一路以來我哋嘅諗法冇掹走,就係因為要反映番嗰個位置,同埋佢個歷史嗰個原因,多過話佢背後⋯⋯純粹係因為嗰個地方,我哋尊重番嗰個地方嘅歷史」。

馬逢國:香港海防不在海防博物館

馬逢國則指出,海防博物館應該講屯門:「其實香港嘅海防唔係嗰個海防博物館架喎,我哋有個地方叫做屯門,何以叫做屯門呢?就係英國人都未來嘅時候,已經喺嗰度屯兵、防務嘅一個點,如果你真係要講香港嘅海防、防務,其實係咁早嘅。」他續說,政府需要物色真正懂得香港歷史的人參與兩個博物館,「如果香港搵唔到足夠嘅資料,其實喺內地都可以搵到」。

楊潤雄回應稱,海防博物館展覽已經更新,關於屯門的歷史也包含在內,政府轄下的每個博物館均有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