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域」當代藝術展 回顧東南亞歷史

「越域」當代藝術展 回顧東南亞歷史

(綜合報道)青少年欣賞藝術品,以提升其歷史好奇心,Elsie知道,基道中學學生早前到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參觀「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是次展覽的內容甚為特別,展出來自十三位南亞及東南亞藝術家的近作,讓觀眾了解南亞及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及北非等地區的當代藝術風貌,探討地區內各式各樣的文化和歷史,提升學生的藝術見識。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與古根漢美術館協辦「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以促進當代藝術及文化的跨文化交流,這次展覽是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的頭炮活動,讓觀眾欣賞南亞及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及北非等被忽略地區的藝術,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南亞及東南亞藝術館策展人葉德晶指出,「南亞及東南亞的藝術風格多樣化,觀眾通過各件藝術品,可探索該地區過去與現在的民族事件,並依據各區之間及地區內的關係、文化影響、喜好及討論等因素,重新審視南亞及東南亞地區。」 Elsie未曾接觸過東南亞地區的藝術,想不到該地區的藝術作品如此新穎,是次展覽呈現十三位來自南亞及東南亞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而基道中學的二十位初中生早前也有到場參觀,導賞員向學生詳細解說各作品的特色,讓學生大為嘩然的一件作品是《愛》,孟加拉藝術家塔耶巴.貝根.里皮創作的「」絕不柔軟,因為這是用刀片製成,看似華麗,卻暗藏殺機。 導賞員解說,「在作品《愛》中,塔耶巴.貝根.里皮展現了混合政治和性別因素的雙重暴力。鋪一般是休息的標誌,也是人與人的共享的空間、以及情感上的溫暖,藝術家卻故意把塑造成具有威脅性,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是其周邊地區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它於一九四七年脫離印度,並再次於一九七一年脫離巴基斯坦,藝術家以刀暗指國家經歷兩次國土分割,面對種種暴力事件;而特意用不鏽鋼做材料,象徵女性在孟加拉的地位雖低下,卻蘊含內在力量。」 另一件作品也充滿諷刺意味,攝影作品《炸彈池塘》由柬埔寨藝術家萬迪羅塔那創作,照片描繪蒼翠茂密的土地上一些如畫般美麗的水池,原來水池是被水浸滿的炸彈坑,美景竟由戰爭造成。 Elsie聽導賞員講,「此作品是檢視越戰中,美國轟炸柬埔寨所造成的影響,美軍於柬埔寨的國土上投下了大量的炸藥,這水池美景代表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五年間那段被忽視的歷史,藝術家透過創作,強調柬埔寨歷史是經選擇性地撰寫及刪改的,並指出回顧歷史對國家未來的重要性。」 Elsie同基道中學三位中一級學生張天殷、陳永灝和陳泳霖傾過,他們三人坦言,是次的藝術展,不是純粹展現美感,而是結合歷史和悲痛的結晶品,每件作品的內容都很沉重。詠霖表示,「我最深刻的作品是印度藝術家禮薩阿菲西納的《甚麼》,作品以錄像拍下藝術家反覆地拍打自己,及背誦《聖經》裏《路加福音》十二章三至十一節,藝術家透過肉體之力量為媒介,反思人類暴力問題,並引述路加講述耶穌對偽善的警告,強調真理和懺悔的重要性,片段充滿血和淚水,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而張天殷就對攝影作品《與亞都拉攀比》較為深刻,馬來西亞藝術家梁致協以兩張照片,對比馬來西亞兩個少數民族的生活,分別是華裔及印度裔家庭的成員,「導賞員拿了十九世紀初馬來西亞蘇丹王朝的肖像圖給我們看,以這兩張照片跟昔時皇室肖像的構圖相似,我猜想作品是想帶出馬來西亞史上的民族分歧和衝突,藝術家以兩個不同的家庭和民族,表現馬來文化獨立後,民族達到和平共處。藝術可以承載歷史和文化,看過這次展覽,才發現自己對世界歷史見識很薄弱,我需要提升對東南亞及歐美的歷史認識。」 Elsie提提大家,「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於金鐘正義道九號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展期由即日至二月十六日,該展覽於一月五日、十二日、十九日及二月九日和十六日舉辦親子主題工作坊,詳情可瀏覽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網站http://asiasociety.org/hong-kong。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