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風波|拆解樽裝水標準 溴酸鹽上限與香港食水相同 K Kwong:飲煲過食水已足夠|Yahoo

農夫山泉早前質疑香港消委會檢測報告有誤導之嫌。(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農夫山泉早前質疑香港消委會檢測報告有誤導之嫌。(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Yahoo 新聞報道】農夫山泉早前大戰香港消委會,質疑其檢測報告有誤導之嫌。消委會最終把農夫山泉的產品改列新類別「飲用天然水」並重新評分。究竟市面樽裝水分為那些類別?何謂飲用天然水?爭議中的溴酸鹽從何而來?有專家指出,絕大部份飲用水都會出現溴酸鹽。目前不同國家或國際組織有不同標準,溴酸鹽上限為每公升 3 至 10 微克不等。消委會早前驗出農夫山泉樽裝水每公升含 3 微克,香港水務署監測食水則少於 1 至最高 1.7 微克,均屬安全達標,可放心飲用。

不同國家或國際組織都為飲用水訂立不同分類,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衛把飲用水設立「天然礦泉水標準」(CXS 108-1981)和「瓶裝或包裝飲用水通用標準」(CXS 227-2001)兩類。前者即直接從天然水源或地下含水層的鑽孔中獲得;後者則指天然礦泉水之外的人類飲用水,可包含自然產生或人為添加的礦物質和二氧化碳,但不應含有糖、甜味劑、風味劑等;世衛《飲用水水質》規定飲用水的溴酸鹽上限訂為每公升不超過 10 微克。

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衛設立了「天然礦泉水標準」和「瓶裝或包裝飲用水通用標準」兩類飲用水。(Photo by Baris Seckin/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衛設立了「天然礦泉水標準」和「瓶裝或包裝飲用水通用標準」兩類飲用水。(Photo by Baris Seckin/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歐盟就劃分天然礦泉水(natural mineral waters)和泉水(spring waters),前者規定水源的純淨度和有穩定的礦物質含量,後者則指以自然狀態供人飲用、並從源頭採集入樽的飲用水,兩者經臭氧處理後溴酸鹽每公升不能超過 3 微克。

歐盟所指的天然礦泉水(natural mineral waters),規定了水源的純淨度和有穩定的礦物質含量。(Getty Images)
歐盟所指的天然礦泉水(natural mineral waters),規定了水源的純淨度和有穩定的礦物質含量。(Getty Images)

飲用天然水經過濾殺菌處理

至於消委會為農夫山泉事件而新增的「飲用天然水」類別,港人罕有聽聞。該標準來自中國《飲料通則》,飲用天然水定義是「以水井、山泉、水庫、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經過公共供水系統的自然來源的水為水源」,故來自「深層湖水」的農夫山泉產品屬於此類別。中國白銀市食品檢驗檢測中心曾發文指,飲用天然水會經過濾、臭氧殺菌工序處理,去除原水中雜質和有害物質。

綜合上述標準,歐盟規定天然礦泉水及泉水每公升不能超過 3 微克溴酸鹽;歐盟、世衛及內地對於一般飲用水的標準,以至香港食水的標準,溴酸鹽上限均為每公升 10 微克。

不同國家或國際組織都為飲用水訂立不同分類。(Photo by Wu Junqi/VCG via Getty Images)
不同國家或國際組織都為飲用水訂立不同分類。(Photo by Wu Junqi/VCG via Getty Images)

農夫山泉與消委會採用不同分類和標準,引起今次風波。去年底消委會在超市、便利店和百貨公司購入 30 款樽裝水樣本,初期將農夫山泉產品分類為「礦泉水」,並以歐盟「天然礦泉水」溴酸鹽標準(每公升上限 3 微克)檢視農夫山泉涉事產品,當驗出有關產品溴酸鹽達每公升 3 微克時,指達到歐盟標準上限。

「深層湖水」非礦泉水類別

其後消委會與農夫山泉代表開會,指了解到有關產品既不是「天然礦泉水」,亦非「純淨水」,將該樣本改列為中國《飲料通則》分類下的「飲用天然水」並重新評分,由於中國飲用水對溴酸鹽的標準是每公升 10 微克,較歐盟每公升 3 微克寛鬆,標準不同,農夫山泉整體表現就由 4.5 星升至 5 星。值得留意的是,農夫山泉涉事產品水源是「深層湖水」,無論在歐盟標準、糧農組織和世衛標準而言,均不應劃入礦泉水類別。

鄺士山解釋,自然界的水本身礦物質可能含有溴離子。(鄺士山Facebook圖片)
鄺士山解釋,自然界的水本身礦物質可能含有溴離子。(鄺士山Facebook圖片)

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接受《Yahoo新聞》查詢時解釋,自然界的水本身礦物質可能含有溴離子,有機會來自礦石、海水滲入淡水系統或含溴化合物的殺蟲藥、農藥、肥料、工業廢水,加入氯氣或臭氧消毒水過程會產生溴酸鹽。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其中一種溴酸鹽——溴酸鉀列為或可能令人類致癌物質(第 2B 組)。不過上述國際及內地標準只為溴酸鹽整體含量訂出上限。

鄺士山續指,湖水聚合百川,例如雨水經過坑道、河谷匯入湖中,湖水的水質受上游因素影響,或含有溴酸鹽。他指農夫山泉的溴酸鹽含量在歐盟、世衛、中國的標準內,公眾無需擔心。

鄺強調,只有少數來自雪山的礦泉水不含或只有極少溴酸鹽,其他天然水源都會含少量溴酸鹽。樽裝水生產商有方法去除溴酸鹽,但若濃度已在法定標準以內,生產商未必願意付出額外成本。他笑言在日本雪山飲過無污染水,「好飲好多,啲水甜㗎」,但實際日常生活飲煲過的水喉水便足夠。

本港食水溴酸鹽的平均值每公升少於1微克,最高值每公升1.7微克,遠低於上述各項標準上限。(Getty Images)
本港食水溴酸鹽的平均值每公升少於1微克,最高值每公升1.7微克,遠低於上述各項標準上限。(Getty Images)

香港食水溴酸鹽含量遠低標準上限

翻查水務署 2023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的水質監測結果 ,本港食水溴酸鹽的平均值每公升少於 1 微克,最高值每公升 1.7 微克,遠低於上述各項標準上限。水務署向《Yahoo 新聞》覆稱,香港食水標準參考了世衛準則,為溴酸鹽訂立每公升不高於 10 微克的上限;食水經嚴格處理及消毒,確保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標準。署方指,在使用臭氧消毒過程中,臭氧有機會和存在於水中的天然溴離子結合而產生溴酸鹽 ,相關消毒過程一直受嚴格控制。

食環署食安中心發言人回覆指,本港規管食物安全的法例適用於所有食物,包括各種瓶裝或包裝飲用水。2021 年至今年 6 月,中心共抽取約 120 個瓶裝水樣本作化學及微生物檢測,按照世界衞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的要求,包括溴酸鹽每公升不超過 10 微克,所有樣本均通過檢測。

各國或國際組織對飲用水分類及溴酸鹽上限標準
各國或國際組織對飲用水分類及溴酸鹽上限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