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三千伙今攪珠 按揭計算無共識 新居屋估價恐不足 買家上會須補價

星島日報相片

【星島日報報道】最新一期房委會及房協推出的逾三千個新居屋,將於今早進行攪珠。由於最新一批居屋單位以去年樓市高位定價,目前樓價已下滑一成,成功中籤的居屋買家,須承擔估價不足隱憂。有熟悉按揭借貸的業界人士指,銀行界對於應以居屋成交價,還是以市值去評估該批單位的樓價,現時仍未有共識,最壞情況是,買家最終須要加大首期「抬錢上會」,以補貼估價不足差額。 房委會今早上午十時半將為房委會的新一批居屋單位,以及房協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的聯合申請舉行攪珠儀式,以決定申請人提交證明文件作詳細審核的先後次序。不過,在樓市連月下挫逾一成之下,以去年九月底市價釐定價格的居屋單位,已變得偏貴,但房委會早前已表明只會按機制於七月揀樓時調整折扣,而不會直接減價。 樓市下挫逾一成 在房委會擔保之下,居屋綠表和白表買家分別可做最高九成半和九成的按揭,但跟傳統居屋慣常以現樓方式不同,由於新居屋以長達兩年的「遠期樓花」方式推出,樓市下挫之後未有同步減價,卻帶來另類隱憂。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由於居屋買家一般入伙前三個月才向銀行申請按揭「上會」,釐定按揭成時理論上應該根據屆時的單位市值來計算,「倘若市值屆時出現落差,遠低於成交價,理論上會出現估價不足的情況。」 她表示,在樓價下跌之後,也接獲已申請居屋的市民查詢,希望事先了解申請按揭情況,故曾了解多家銀行對此的取態,發現到當中有銀行考慮到居屋始終是資助性房屋,加上有房委會做擔保,只能說不排除屆時會根據成交價來計算按揭成數,「但感覺上每間的答覆不同,並未有一致看法。由於距離買家上會始終是有一段時間,銀行也未有明確答覆,對買家來說可能存在少許風險。」 遠期樓花難估計 她說,傳統居屋一般以現樓推出,成交價可以與市值一致,因此過去一直未有或毋須釐清,房委會所擔保的按揭成數,應以成交價還是以市值計算。 但新一期居屋以「遠期樓花」方式推出,遇上樓市下滑,原本打算承造九成或九成半按揭的買家,最壞情況是需要加大首期金額才能「上會」。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表示,也曾憂慮在樓市下挫之下,新一批居屋買家計畫購買的單位可能估價不足,明年未能成功上會,可以引發很多問題,「在房委會取消回購之後,相信銀行只會根據市價做按揭,即使有房委會擔保,難道銀行可以保證你買幾多錢,也要幫你去做按揭?」但他亦說,由於近期樓市也似乎稍為回穩,若然保持現況,有關憂慮可以略為紓緩。 另外,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昨亦透露,最新修訂收到五萬二千八百二十份申請表,白表有四萬八千六百九十八份,綠表有四千一百二十二份,總數少於較早前截止申請後所收到的五萬三千四百份。他解釋,當中不少申請人支票「彈票」或不合資格,而被剔除。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