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伶牙俐齒:小習慣可有大影響:牙周病患者行為剖析

牙周病患者成千上萬,每一個案例的故事都不盡相同,但也不難找到相似之處。正所謂積少成多,一個不理想的小習慣長年累月下可帶來嚴重的口腔問題。

眼不見為乾淨?

牙菌膜是牙周病形成的主因,牙肉邊緣不乾淨的情況在牙周病病人口中十分常見。一部分病人會長年集中清潔一些容易清潔,肉眼見到的位置,例如前牙外側部分。但是,牙齒除了外側面外,所有內側面、牙縫,特別在後牙位置也需要清潔。眼不見不等於乾淨,剛剛提及的地方正是牙周病病人經常忽略地方,亦是牙周病率先形成熱門位置。

「碰它會很痛所以我不碰」

牙肉發炎在牙周病病人口中較為常見,有時候發炎得厲害, 牙肉可能會紅腫,甚至碰一碰也會出血。若是因為碰它會出血會痛,就撒手不管,天天避開不刷,那就大錯特錯了。牙肉發炎多數跟細菌有關,避開不刷它正中細菌下懷,細菌沒有受到干擾因而繁殖得更快,發炎更嚴重,病人更不想刷,形成惡性循環。當牙周病發展到後期,牙槽骨萎縮、牙齒開始鬆動,病人就更加不願意清潔了。

「忍一忍就過」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痛或不適,在某程度上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壞事。因為這是身體給病人警號,口腔出現問題,是時候要找牙醫檢查,及早治療。如果牙肉不適、牙肉萎縮、牙齒走位、牙齒鬆動,甚至牙齒脫落,都選擇忍耐一下,適應了就算,治療時機只會白白流走。到病人忍無可忍時才求醫,病情或早已十分嚴重,要撥亂反正自然要經歷較繁複、辛苦及昂貴的療程了。

我朋友說、我鄰居說、我看網上說

人體的構造十分奧妙,口腔內發生的事也大有學問。發生在其他朋友口腔內的事,未必能夠搬字過紙地套用在您身上。同樣網上的說法,也需要小心解讀,內容農場的資訊切勿當真理,隨時中伏。要了解清楚自己口腔的問題,還是正正經經找個牙醫及早就診,為您制訂個人的治療方案(personalized dental care)吧。

牙科醫生陳溢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