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更新)一鍵全開:2020美國大選專頁

【專頁簡介】

回看特朗普四年,爬梳拜登的競選,駐美記者一線觀察,最新選情數據⋯⋯這裏是端傳媒2020年美國大選系列報導、評論、視頻和讀者活動的索引頁。幫助你通覽今次美國總統大選——無需多言,這場大選的結果,定會帶來下一輪的變數。

在這裏緊跟大選最新信息,也在這裏更深入地理解美國,理解美國和世界的關係。你可以「收藏」本專頁,也可以「追蹤訂閱」2020美國大選專題頁面,又或是直接「追蹤」你感興趣作者。

也歡迎你在本頁面的評論區發言或提問。我們會不定期精選評論區留言,邀請來自中港台美各地的記者、評論員和專家 來做出解答、回應或分享。

一直到下一任美國總統確定之後,該頁面都會持續更新,歡迎收藏。


【一份數據圖、一張照片、一組選情、一個故事,最新推薦、不斷更新】

開票即時更新頁面

即時更新。

(你在找往期的推薦嗎?拉到本頁最後可見)


美國2020總統大選:政治豪賭之後,拜登四年的未來

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的過渡,不過是歷史上的短暫一章。

特朗普被嚴重低估——美國總統大選,民調預測為何再次失常?

特朗普支持者害羞?說謊?因為疫情不能出門?還是什麼?


中港台輿論觀察:美國大選最牽動三地網友神經的是什麼?

對特朗普或拜登「可能會」怎樣與中國打交道的猜測,築起了三地輿論圈的高牆。

數據解讀:台灣網友看美國大選,誰最能影響風向?

答案或許出乎意料:陳文茜與大紀元共同包辦了「特朗普」相關討論的影響力排行榜的前三位。

鄭司律:放大美國大選結果,香港民間的孤注一擲與抗爭變奏

終歸,戰綫間的不平衡和扭曲,滋長不平衡和扭曲的反應。

洪仕翰:無論「川粉」或「川黑」,都不是鐵板一塊

就像自由派一樣,保守派顯然並非鐵板一塊。這項大分類底下,很有可能仍存在立場各異的不同人群。

台灣看美大選五個關鍵字:戰略模糊、范琪斐、亨特在哪裡、台灣之友、事實查核

台灣被外界稱為「亞洲最瘋特朗普」之地,台灣人在美國大選期間都在討論什麼?我們為你精選了五個關鍵字。


【點擊閱讀該專題】

拜登能打贏特朗普嗎?以「國魂之爭」(Battle for the Soul of the Nation)為競選口號的拜登,還需要不時向選民證明自己在77歲高齡,一樣能勝任總統一職。拜登和副手賀錦麗——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獲得提名的黑人女性總統或副總統候選人,他們是誰?他們畫出的路徑和圖景,能說服美國選民,將「特朗普」這一章節翻過去嗎?

「今年拜登不敲門」:我參加了民主黨的拉票培訓營

她每天拿出一段時間為拜登拉票,有時一天能發出200至300條短信,打一百多個電話,動員更多人支持拜登。

拜登左轉:時代變革下,進步主義如何進入他的總統藍圖?

形勢比人強。雖然拜登幾乎一輩子扮演職業政客角色,卻在垂暮之年拿到了新的政治劇本。

王浩嵐:從「中產喬」到外交人,拜登的四十年參院生涯

狙擊過保守派大法官,也鼓動過美國的軍事行動,40年的參議員生涯中,拜登都做過些什麼?

機會主義者或潛在接班人?拜登的副手賀錦麗是誰?

賀錦麗在政治上搖擺不定,一方面支持温和派的漸進政策,另一方面又想拉攏更為激進的進步派。


端傳媒駐美記者張妍從華盛頓發出、持續更新的大選手記。不定時地為讀者帶來現場觀察,從龐雜的新聞中剝出一些鮮被中文媒體提及的細節。

手記更新了!

駐美記者大選手記(不斷更新):拜登新政曝光,能否贏得美國社會的心?

「撕裂的情況不減反增,接受這個常態吧。」

關鍵州現場:從德克薩斯到佛羅里達,「進口政治」如何搖擺?

自由派選民把他們的選票帶到保守地區,也引入了新的價值觀念和政治主張。


特朗普登上美國政治巔峰,他的身後,浮現出了一個分裂的美國。特朗普主政白宮的四年,從不缺喧嘩。端傳媒製作「特朗普四年」系列,一份重磅評論,回看美國無法擺脱特朗普效應;一份輕鬆視頻,帶你回看這四年,特朗普的標誌性政策和行為;還有一份特別策劃「特朗普如何改變了你的四年?」,讓你聽到普通美國人原汁原味的隻言片語。

視頻:四分鐘四年,爭議的特朗普

一份4分鐘的視頻,帶你回看這四年,特朗普的標誌性政策和行為,尤其是他最具爭議性的部分。

重磅評論:此去四年,特朗普身後的美國

特朗普政府的風風雨雨證明,選舉結果並非兒戲,而是有真實深遠的實際效應的。


【點擊閱讀該專題】

端傳媒記者採訪了生活在美國不同地區、從事不同職業、不同膚色的人群。這些人裏,有生活在中西部的共和黨白人,有來自亞洲或拉丁美洲的新移民或移民第二代,有退伍軍人、小企業主、農民、自由職業者,也有科學家、教授和政府僱員。

講述自己在過去四年的經歷,有的人興奮,有的人辛酸,有的人警覺,有的人五味雜陳。我們希望藉由這些鮮活、真實的個體故事,向讀者展示政治的另一面:四年一屆的總統任期是如何改變了普通人的生活與事業?

特朗普如何改變了你的四年?第一輯:千禧一代

有人興奮,有人警覺,有人五味雜陳。第一輯,三位「千禧一代」在這四年中的喜怒哀樂。

特朗普如何改變了你的四年?第二輯:自由捍衞者

他們都在過去四年中努力去實現和加固自己心中的「自由」,儘管所選擇的道路大相徑庭。

特朗普如何改變了你的四年?第三輯:「待機」生活

特朗普執政的四年裏,他們的生活不約而同地進入了一種停滯的狀態,不上不下,前景未明。

特朗普如何改變了你的四年?第四輯:錢與權

「我沒辦法認同特朗普的絕大部分政策,但是說起來,我又算是他一部分政策的受益者。」

特朗普如何改變了你的四年?第五輯:移民

「這種多重少數派的身份,對我在這裏生活的每一個維度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倒退。」


【點擊閱讀該專題】

「這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舉。」——這句動員美國選民的話, 在疫情肆虐並帶來嚴重經濟衰退的今天,絕非一句陳詞濫調。那麼今次選情到底怎樣了?在民調以外,又有哪些關鍵的視角、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今年的美國選舉?這些與選舉緊密相關的數據,是否又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今天的美國?「數說2020美國大選」專欄,挖掘選情相關數據,為你帶來最新的選情分析。

「數說美國大選」一:2020年,哪些關鍵州左右白宮未來?

有歷屆選舉的搖擺州,有傳統的民主黨州卻曾倒戈特朗普,有南方保守州,在今年演變為兩黨拉鋸。

「數說美國大選」二:經年的選舉障礙,遇到疫情年的總統大選

今年,因為計票曠日費時,「投票日」這一天,總統結果很有可能還不會產生。

「數說美國大選」三:這四年,美國選民的心態變了嗎?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特朗普在白人中的支持率下跌了,但在黑人、拉丁裔和亞裔中的支持率,不降反升。

「數說美國大選」四:史上最昂貴的大選,錢從哪裏來?花到哪裏去?

就選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1%,而是0.001%。


【點擊閱讀該專題】

總統辯論仍在進行中,卻已經因為特朗普染疾而產生了變數;各家民調爭相預測,無論左右都更審慎看待;美國商界開始頻頻出聲,欲影響政治幾許;第三位大法官任命在即,新的最高法影響力將逶迤數十年⋯⋯政治始終是社會問題的表徵,在這環環嵌套的政商法民關係中,如何識讀美國?和端傳媒一起,閲讀「大選深水區:轉折點中的美國」專題,一起解構自由燈塔。

俞俊哲:極速27天,保守派巴雷特加入最高法,如何影響美國

對美國自上而下的長遠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民主黨會推動最高法院重組嗎?

「美國好鄰居」為什麼會支持特朗普:從社群價值到右翼興起

除了房間裏的大象,人們內心深處還有這樣一頭大象。

總統選舉結果,如何決定中美關係的未來?

對民主黨有利的是,共和黨人在過去半年來,突破了無數美中交往的禁區,為以後四年奠定基礎,民主黨上台也沒有理由推翻。

黎班:拜登民調超特朗普——大選民調可靠與否的政治科學

拜登平均領先川普8~10%,而在上次令人跌破眼鏡的鏽帶州,拜登的民調大多領先6-9%。那這一次,民調可不可信呢?

大選投票日臨近,特朗普是否會面臨史詩級慘敗?

距離大選只有二十多天,特朗普的處境非常不妙。方方面面主觀客觀的因素,都指向了他連任失敗的方向。

特朗普染疫後,美國大選會往何處去?

10月2日淩晨,特朗普在推特上宣佈自己染上了COVID-19。

華建平:拜登在辯論中並未倒下,特朗普需要下一個機會

觀眾大約都開始明白,他們正在欣賞的,是美國總統大選歷史上最無下限的一次總統辯論。

2020美國總統大選:中國移民們還會投票給特朗普嗎?

隨着「中國因素」不斷影響着海外中國移民社群的日常生活,他們究竟會如何改寫自己的政治生態?

維權律師陳光誠為特朗普站台:「功莫大焉」還是「忘恩負義」?

支持者:陳光誠將中國人權事業帶進美國主流;反對者:為破壞美國民主自由價值的特朗普站台。

媒體觀察:四年前錯估特朗普之後,《紐約時報》打破同温層了嗎?

為了戳破自由派的「泡泡」,《紐約時報》聘請了不同政見的媒體人。2020年,這個嘗試迎來檢驗。

推遲大選?取消選舉人團?否認選舉結果?特朗普的小動作為何不可能

遇上這些情況,美國的民主體制,會如何應對?

領館新戰火,班農與美國對華「超限戰」的開端

一本解放軍將領的著作,如何刺激了美國新右翼的「時代革命」靈感?


在這裏緊跟大選最新信息,也在這裏更深入地理解美國,理解美國和世界的關係。你可以「收藏」本專頁,也可以「追蹤訂閱」2020美國大選專題頁面,又或是直接「追蹤」你感興趣作者。

也歡迎你在本頁面的評論區發言或提問。我們會不定期精選評論區留言,邀請來自中港台美各地的記者、評論員和專家來做出解答、回應或分享。

活動,11月3日晚8:30(UTC+8),7位學者全球連線,前線記者票站直擊,我們和你一起開票看大選。點擊報名


【往期推薦匯總】

點擊前往端傳媒駐美記者在開票日和勝選日發回的現場報導:

開票日的華盛頓

勝選日的華盛頓

點擊回看開票日端傳媒特別節目:

美國大選開票夜談

【關鍵時間點一覽】

11月3日,投票日;投票站的開放和關閉時間各州不同,所有票站最晚都會在11月3日美國東部時間晚上9點關閉。

11月3日選舉日投票結束後,部分州開始計票。

各州對郵寄投票的截止日期均有嚴格限制:例如關鍵州佛羅里達不接受遲於11月3日的郵寄投票,而賓夕法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則接受大選日後三天內寄到的選票,另一關鍵州俄亥俄州則將截止期限劃至11月13日。

郵寄投票在被正式計票前,需要經過幾個步驟,以確保有效性。以初選期間郵寄投票的計票速度為參考,各州平均要4天才能發布完整的結果。

候選人各自在一些地區佔有絕對的領先優勢,因此,有些州無需等待完整的計票結果,便可較早推測出候選人是否已經拿下該州。

各州從11月10日開始認證結果,若有重新計票需求,認證也會推遲。認證工作必須在12月8日(最晚12月14日)前完成。所有爭議也要在此之前解決。

各州和特區依據人數擁有不同數量的選舉人票,除少部分按得票比例劃分選舉人票的州外,大部分州採用「勝者全得」制度。因此,獲得總共538張選舉人團票中的270張選票的候選人獲勝。

12月14日,各州的選舉人團將投出選舉人團票。2021年1月6日,國會將統計各州的選舉證書。

2021年1月20日,獲勝的候選人就職。

【看懂關鍵州】

【11月02日選情】

2020年美國大選走到了最終投票日。當地時間4號晚,各州就將陸續開始放出選舉結果。然而,2020年與往年都有所不同,截至當地時間2日上午10:29AM,已經有超過9500萬美國選民提前投出選票,並有超過3000萬郵寄選票仍在途中。

大量提前投票既意味着往年較為準確的出口民調今年很可能失準,也預示着大選開票之夜可能僅僅是一系列問題的開始。根據現有民調,拜登在2016年民主黨失利的多個搖擺州仍然保持較大優勢,較有可能順利拿下搖擺州入主白宮。而特朗普方面已經宣稱民調數據為假。

在選舉當晚,一些州會很快開出結果,如手握29張選舉人票的大搖擺州佛羅里達州。但考慮到許多民主黨選民因疫情採用郵寄選票,而不少州的郵寄選票會點數較慢,開票當晚的結果很可能無法充分反映最終的投票情況,尤其是在其中幾個重要的搖擺州,如賓夕法尼亞。

已經有消息指,共和黨陣營可能採取策略,在點票日當晚宣布特朗普勝選,如果之後民主黨依靠逐漸點數的郵寄選票扳回差距,那麼就將其描述為選舉舞弊。特朗普已經在多個州入稟法院以圖限制郵寄選票。若大選開票後在多個關鍵州兩人差距較小,那麼郵寄選票的問題很可能會打上特朗普已經控制的最高法院。

潛在的爭議會否誘發美國社會混亂乃至動盪,是選後數日內值得關注之處。與此同時,大選日也同時將選出11個州的州長和33席參議員席位。民主黨自然希望在參議院贏下多數,以便一旦控制白宮後,立法上不受到阻滯。但相比贏下總統,要奪回參院多數,對他們來說更為困難。

【10月28日選情】

距離大選只剩下一週,更多州開啟提前投票,選情也進入衝刺狀態。在全國民調,拜登的領先幅度低於早前的兩位數。多個搖擺州成為爭奪重點,本週特朗普將連續訪問佛羅裏達州和北卡羅來納州,而拜登亦持續在佐治亞等地巡迴造勢。

在上週的第二次候選人辯論中,特朗普表現得較第一次更加穩定,拜登亦沒有大疏漏。但其對小拜登郵件問題的回應和對頁巖氣問題的表態,讓特朗普一方抓住持續攻擊,相信在選前的最後衝刺中,共和黨一方會力圖用這些問題撬動拜登的選民。

特朗普任命的大法官巴雷特,在週一火速由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通過上任。在今年多個搖擺州選情極為膠着,又涉及提前投票如何設定截止日期等問題的背景下,最高法院很可能被用作選後「一錘定音」的機構。特朗普也試圖就北卡羅來納州的郵寄投票問題向最高法院提出訴訟。顯然,圍繞着選舉在司法程序上的戰火,才剛剛開始。

也許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自由派媒體除了瞄準特朗普,也將矛頭指向了幫助特朗普傳播訊息造勢及攻擊拜登的法輪功媒體《大紀元》。這是這一創刊多年、充滿爭議的中國異見派媒體,第一次被作為「另類中國因素」,帶到如此接近美國政治爭論核心的位置。無論這次大選的結果為何,它已經被各種圍繞着「中國因素」的論戰與信息流所席捲。這恐怕也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 10月22 最新選情】

距離美國大選開票已經剩下不到兩週時間。許多州已經進入了提前投票階段。白熱化的選情讓特朗普和拜登陣營都抓緊攻擊對方。特朗普陣營號稱拜登兒子有巨大醜聞,被自由派媒體質疑為捏造。自由派則指控特朗普保有中國的銀行帳號並在和北京的商業關係中獲益。

在新聞戰之外,特朗普的選情仍然「逆風」。根據數據新聞538網站的民調數據,截至22日,拜登仍然保持了較大的優勢,在全國支持率中領先特朗普9.9個百分點。

先前兩週感染2019冠狀病毒,令特朗普的許多造勢活動暫停,如今他恢復了在各地巡迴造勢的時間安排。當地時間22日,特朗普任命,以替補過世的金斯伯格(RBG)大法官空缺的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順利通過了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提名。如無意外,其提名將在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順利通過,成為特朗普在美國政治中留下的又一烙印。

香港時間23日(美國當地時間22日晚上9時),特朗普將和拜登展開本次大選前的第二場也是最後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三週前的辯論後,特朗普感染病毒住院,並拒絕遠程在線辯論,導致原定的第二場辯論取消。

在上次辯論中,特朗普打斷拜登發言的次數頗多,引發注目。而本次辯論的主辦方將在開始時給予候選人不被打斷的陳述時間。本次辯論被普遍認為是特朗普在選前最重要的拉票機會,相信兩人的「嘴戰」也不會絕。

10月19日:【民調還能信嗎?】

201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對自由派菁英來說是一場「惡夢」,特朗普雖然輸了普選票,卻贏了選舉人票,最終問鼎總統之位,一下擊穿克林頓(台譯柯林頓)會當選的「民調」幻象。

這裏面有幾個層次的問題:首先,嚴格來說,在問民調可靠與否之前,必須要確定到底討論的到底是「民調」還是「預測」。二者略有不同;其次,2016年的選舉民調問題出在哪?從選舉後的檢討看來,問題有二:一,州層級民意調查的缺乏;二,預測模型的偏誤。

更重要的問題,或許不是民調本身,而是媒體、學者怎麼解讀民調。這就是預測是否準確的問題,而不是民調的問題。但媒體的預測也不是只依靠自身的感覺,他們的預測通常是根據專家建立的預測模型。而比起民調,模型其實有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目前為止,拜登民調大幅領先,但這一次我們還能、該如何運用民調預測大選結果?歡迎閱讀端傳媒的最新分析《大選民調可靠與否的政治科學》。也可以直達本次大選最新民調圖

圖為美國大選預測專家Sam Wang(王聲宏),他曾自信地對媒體說若特朗普在2016年能拿下240張選舉人票(270票當選),他願意直播吃蟲子。結果出來後,他在CNN的直播節目中,就著蜂蜜吃了一隻蟋蟀。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1016-international-us-election-2020-package/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