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庭耀60歲僅獲延任1年 年中退休港大與民研切割 學者:院校走向威權主義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1991年成立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多年來定期致電港人,調查行政長官及高官民望、「中國人」和「香港人」身分、是否支持平反六四等。港大民研反映一定程度的民意,但在回歸後卻多次捲入政治風眼。這個有28年歷史的民調中心,將於今年7月1日起,脫離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即將退休離開港大的港大民研總監鍾庭耀,會成立獨立機構「香港民意研究所」希望延續港大民研的調查,將以眾籌形式籌募約6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及應付首年營運經費,其後會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營運。

港大學者的退休年齡是60歲,若要在60歲後延任,須向校方申請,獲批延任期由1年至5年不等。61歲鍾庭耀在記者會上表示,他申請60歲後延任獲批1年,之後他未有再申請。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分析,港大只批鍾庭耀延任1年的安排,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問題。當鍾庭耀正式退休時,港大便趁機會與整個民研計劃切割,「為何一個計劃,會因為一個人嘅退休就摺埋佢?」鍾庭耀如今離開亦發放一種訊息:現時院校的發展方向愈來愈走向威權主義,不容令當權者感到尷尬的研究計劃存在。

鍾庭耀7月將離開服務30多年的港大,開設「香港民意研究所」。何君健攝
鍾庭耀7月將離開服務30多年的港大,開設「香港民意研究所」。何君健攝

鍾庭耀的「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2月註冊,將於下月4日正式營運,7月舉辦首個公眾活動。鍾庭耀表示,新研究所會繼續民研計劃的工作,將成立「香港公眾民調計劃」,以近似目前民研計劃的方式,進行民意調查。鍾庭耀說,新研究所發展成熟後,會涉足多方面的研究範疇,包括民意研究、政策研究、選舉研究等。被問到例如六四民調等政治敏感度較高的研究,會否繼續進行,鍾庭耀指需要社會資源上的支持,才能維持不收費的項目,「過往包括特首評分、政府民望、六四調查等,我哋都係自費進行,所以我哋現時嘅運作,叫相當吃力。民意研究所成立後,呢類活動要向社會詢問,大眾市民希唔希望呢啲活動繼續落去。係嘅話,就不單止係希望咁簡單,要有所付出,所以我哋會喺某啲項目進行眾籌。」

鍾庭耀於1987年港大成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時加入,後於1991年成立民意研究計劃。民研計劃自2000年起不獲港大資助,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61歲的鍾庭耀表示,屆滿港大教學人員退休年齡60歲前申請延任,去年7月獲批延任1年,他之後沒有再申請延任,將於今年7月退休。

港大社會科學院院長夏偉立(William Hayward)表示,學院一直與鍾庭耀討論,在鍾退休後,要如何保留民研計劃的特色,結果得出目前安排。

港大民研在董建華任特首年代發生民調風波,亦不時受到親中報章批評。被問到港大是否因為受到壓力,藉著鍾庭耀退休之時,將計劃脫離港大名下。夏偉立否認,稱大多數大學的研究部門,都很依賴個別領袖,所以當鍾庭耀離開港大,港大就很難繼續計劃。

至於新研究所的規模,鍾庭耀指現時未知,要視乎社會反應,但在眾籌目標的600萬元中,已預設了一部分作政府民望等定期研究;如果在項目上乏人支持,會將定期研究酌量自費進行。人手方面,鍾指,現時全職員工有14位,如果員工願意的話,希望全部過渡。鍾庭耀指,他首年出糧只會拿取工資的一成金額。被問到會否擔心資金來源影響調查進行,鍾庭耀強調研究所會堅持誠信及質素,「研究所及我本人,肯定不會為五斗米折腰……一啲都唔擔心會受到政治、經濟壓力,令我哋放低誠信同質素要求。」

鍾庭耀表示,想盡快退下來,開展他的天文學興趣,但形勢不太樂觀,預計他要5至10年後才退休。他又指,2022年是一國兩制實行25年,時值「50年不變」的中間點,是回顧前瞻的時間,屆時社會要評價一國兩制的成敗,研究所會努力做到那一天。

港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夏偉立(左),與鍾庭耀(右)一同舉行記招。何君健攝
港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夏偉立(左),與鍾庭耀(右)一同舉行記招。何君健攝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分析,港大藉鍾庭耀退休,切割港大民研的可能性頗大:「對於一個學院,你覺得個計劃對社會重要,對學院有意義,唔會因為一個人嘅退休就摺埋佢,加上計劃由1991年至今都引起爭議,一直做緊啲當權者未必好鍾意嘅研究,包括官員評分、中國人身分認同,往往引起當權者尷尬。如果因為一個人退休就獨立咗佢(計劃),所謂獨立只係一個修辭,即係叫你出出面自己搞,唔好再留喺港大。」

鍾劍華認為,學院可能覺得鍾庭耀的存在構成壓力,影響學院與政府的關係,趁鍾庭耀退休之時把他切割,「港大有些教授退休都延任可能5年,但起碼鍾庭耀唔係咁、陳文敏又唔係咁(延任2年),我覺得呢個或多或少反映咗啲問題。」他指,近年政府與大專院校的管理層有基本默契,大專院校作為公共言論的空間及公民社會的基地,角色會被壓縮。

鍾劍華認為,鍾庭耀要籌夠600萬元不容易,如因資金不足而令計劃收縮,對社會來說是損失;港大失去建立多年、具良好聲譽的計劃,也是損失。他指,鍾庭耀及港大民研不能再留在港大,也是一種訊息,現時大專院校的發展方向愈來愈走向威權主義,不容令當權者感到尷尬的研究計劃存在。

鍾劍華所屬的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要進行社會政策研究。鍾劍華指,有時也會感到在學院內的阻力增加,「有時你做咗研究,想借間房做個研討會,以前比較容易,但而家好困難,好多阻力。成個學院管理層俾到我哋嘅印象,佢唔太想我哋做太多,所以佢有好多行政上新要求或者阻礙,令你好難做落去。咁嘅氣氛下,願意參與嘅同事亦愈來愈少。我哋最高峰一年搞60幾次不同政策研討會,即係個個星期都有不只1次,但近2年,夾埋都唔夠10次,少咗好多。」

在2000年港大民調風波中,要求時任校長鄭耀宗下台的前港大學生會會長張韻琪表示,在市民心中,大學有中立及超然位置,特別是處理具爭議性的研究議題。她指,港大民研成立多年,是一個得來不易的平台,對於計劃要重新籌錢、尋班底,由零開始,感到可惜。

港大學生、署理時事委員會主席彭家浩則指,如果校方因為政治壓力,乘機令計劃脫離港大,也不出奇,不過事實只有涉事的人最清楚,如安排是在雙方同意之下決定,大家只可接受。他強調,無論資金何來,研究機構都必須要有自主性,而任何方面亦不應施加政治壓力予學術人員。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