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舍外勞加碼 工會指本地護理員薪酬受壓 憂被全面取代

【on.cc東網專訊】政府去年放寬多個工種輸入外勞,當中的「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將會加碼,今年第3季起再增8,000名外勞名額,連同現有配額在3年後合共增加至輸入1.5萬名院舍護理員。有業界人士質疑新措施沒有充分理據的支持,且公布前沒有同相關工會溝通,憂當局的決定將會嚴重影響本地護理員生計,最終導致本地護理員被全面取代。

醫院診所護理業職工會理事長潘惠賢指當局突然宣布增加外勞配額,對行業勢必帶來衝擊。她指由於護理員工作具厭惡性、工時長,待遇欠佳很難吸納新血入行,須長期透過外勞補充人手,所以行內一直都存在輸入外勞的現象,結果就導致本地護理員薪金受壓。

根據統計處及勞工處的資料,院舍護理員的工資中位數長期落後於全港僱員的工資水平。 以2023年數據為例,護理員的薪酬中位數只有14,820港元,加上當局從來都沒有就本地護理員的培訓計劃和晉升階梯作檢討,更形成業界長期缺人的癥結。

她表示,有會員反映某院舍的50位護理員,當中只有8人屬本地,其餘42人俱外勞,擔心不斷擴大外勞輸入,本地人非但難以從事護理員職位,更不能期望提升待遇。而業界亦都質疑,當局聲稱輸入外勞可改善院舍質素的說法,事關外勞來自各方各地,湖南、廣西等地都有,入職時不但不具備有關的護理技巧,更往往同本地員工或長者院友產生文化差異,尤其是語言溝通上出現落差。

她續稱,「青年護理服務啟航計劃」已招收818名學員,其中有562名畢業生有意投身工作,比率接近7成。如果政府全面以外勞取代前線護理工作,不單止對現職護理員有直接衝擊,亦對安老業培訓人手帶來負面影響,將扼殺了行業的未來,造成青黃不接的現象。

議員梁子穎亦指院舍護理員的工作涉及體力勞動、工時長,既要幫院友餵食,又要清理排泄物。對比之下,保健員的入職薪金都有21,500港元,二級病人服務助理亦有19,188港元,然而院舍護理員在大量輸入外勞的情況下薪金水平停滯不前,十分不公平。如政府再增配額,令外勞護理員佔大多數,屆時職位的薪酬水平將沒有條件再提升,而過往津院普遍待遇比私院高的狀況也將打破,本地人更不願入行甚至選擇轉職,本地院舍護理員或將被全面取代。

對於勞福局在推出特別計劃時強調未來3年額外需要至少約4,500名護理員,然而僅一年後便宣布再加碼,梁子穎質疑政府的估算是否過大。他說根據統計處資料,院舍業的職位空缺為3,722個,年均增長約1.25%。若計劃配額再增加,即代表未來輸入外勞的數量已填補所有空缺,直接放棄及忽略本地培訓的工作,有違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

兩人均建議把前線護理照顧人員薪酬提升至2萬港元或以上的津院水平;新增外勞配額應逐年按實際情況檢視輸入配額數量;加強推動及培訓本地工人向上流的晉升階梯,予員工機會向上流;增設勞資官三方代表的行業委員會,定期檢視及審查計劃有否被濫用情況。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