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翊庭:港股交收周期研縮至T+1 擬2025發白皮書探討 同年底做好技術準備
港交所(0388.HK)行政總裁陳翊庭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計劃明年上半年發表白皮書,探討把香港現貨股票交收周期由目前的T+2,縮短至T+1的可行性,目標是先讓市場展開客觀及詳盡討論;期間港交所會「先做功課」優化系統,目標明年底前技術上準備好T+1,惟對於最終是否推行,她再三強調會「全盤考慮」市場持份者意見,只有在充足依據的情況下才會推進諮詢。
自1992年以來,港股交收期一直為T+2,即今日買賣的股票,券商與香港結算會在交易日後第二個交易日完成資金和股票到賬。
交易更有效率 營運風險同步增
陳翊庭認為,香港實施T+1的挑戰並不在於科技,「你看美國已經做到(T+1)……technology is there」,反而是市場能否建立共識,準備好迎接T+1。她謂T+1概念無非是「快啲、有效率啲」、做到貨如輪轉,但交收周期壓縮,亦導致營運風險增加,兩者需作取捨。因此,港交所明年初計劃發表的白皮書,目的是盡量詳列所有持份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以免討論流於情緒化。與此同時,港交所的結算及交收系統亦會優化,目標明年底前,港交所內部為T+1準備就緒。陳翊庭補充,這段時間港股成交不斷破紀錄,平台都可以處理,只是現在市場期望有所提高,必須持續提升能力。
美加市場已實施 與國際接軌
事實上,美國、墨西哥及加拿大等多個市場今年已啟動T+1,引起更多市場審視轉向T+1的方案,以確保接軌國際。其中,英國建議在2027年底前實施,歐盟亦計劃最快2027年採取行動。
陳翊庭坦言,現時談及實施時間表是言之尚早,亦「無得急」,就算走到最後市場均同意推行T+1,每家公司都要調整流程,或涉及人手、技術及配套的變更,也有各自的預算。因此,市場何時以及如何推進,取決於收集意見後是否有充分依據展開諮詢,形容整個過程「好動態」。
她重申,交易所在是否推行T+1上沒既定立場,當市場覺得準備好,亦同意進行,「我肯定會幫市場做」;若市場需要更多時間,交易所的責任就是規劃整個過程,「我冇得硬推嘅」。
券商須權衡成本
陳翊庭不會預測業界需要多少時間討論,但希望不會拖太長,「FINI(新股結算平台)差不多是8年的一個Journey(由建議到落實),我就唔係好願意香港所有事情都做得咁慢。」
美國實施T+1的初期順利,交易失敗率未有飆升,惟許多海外投資者面臨交易成本增加的問題,例如有些歐洲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組合包含不同交收周期的資產,須增加短期融資以彌補結算過程中的資金缺口。
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陳柏楠認為,對本港券商而言,最大關注點是系統能否與交易所配合,主要是成本問題。隨着其他主要金融市場實施T+1,將削弱香港的競爭力,與實施惡劣天氣交易一樣,大方向就是要與國際市場盡量接軌,但首要是權衡成本及技術上的挑戰。他稱,縮短結算期或可盤活成交,對流動性有一定幫助,但須港府在印花稅政策、買賣單位方面配合。
對於港股實行T+1,有本港銀行界人士認為可行,對系統要求是會較高,惟技術上應能應付;銀行亦要作相應配合,包括在系統處理過程及銀行間資金拆借安排上調節,因為港股下午4時左右收市,銀行以港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處理客戶資金,一般下午5時半截止,時間可能較為緊迫,銀行或需作調校。
採訪、撰文:林雪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