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自我肯定,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為什麼大腦容易被「負面信息」影響?

老高最新的一集影片說到了「只要做到這一點,你的人生就將無比幸福和快樂」雖然聽起來很像心靈雞湯,但仔細一看,會發現人生的快樂其實真的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多數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太聚焦在「悲觀」的事情上了。

「警惕」是一種本能機制

老高說到,因為「快樂」是一種無法幫助你存活的情緒,「恐懼」、「警惕」才是大自然界中讓你謹慎存活下來的情緒,因此大腦的「擔憂」是一種本能,這是為了幫助你不會在競爭中遭到淘汰,這也就是說,當你一放空下來,你就會開始走神,你會開始擔心那些尚未發生的事,並處處想著該怎麼避免它發生,這也說明了,想要過得快樂一些,你必須讓自己處於一種很忙的狀態,忙到大腦沒空焦慮

除此之外,心理學上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負面偏誤,指的是人們特別容易被負面的信息影響,儘管有一千則好評,也會對唯一的一條負評念念不忘。

負面偏誤(Negativity Bias)

是心理學中的一種現象,指的是人類對於負面信息比正面信息有更強烈的反應、更長時間的記憶和更深入的思考。這種偏誤使得負面事件、情感和經驗比正面的更能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情感反應。

注意力集中:我們更容易被負面信息吸引,並且這些信息在我們的意識中停留的時間更長。例如,新聞報導中負面事件如犯罪、災難等更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

情感反應:負面事件通常會引起更強烈的情感反應,比如恐懼、憤怒或悲傷,而正面事件則可能引起較為溫和的愉悅或滿足感。

記憶:我們對負面經驗的記憶通常比對正面經驗的記憶更深刻。這意味著,即使同時發生了正面和負面的事件,我們更有可能長時間記住負面的部分。

決策影響:在決策過程中,負面信息通常比正面信息更有影響力。我們往往會更加重視和考慮潛在的風險和損失,而不是收益和好處。

因為負面偏誤使然,即便生活中八成的時候都是順利的,我們依然容易被另外兩成的不順心所影響心情。

自我肯定感喪失

老高表示,針對越年輕的世代,許多兒童都有自我肯定感缺乏的狀況,簡言之就是難以自愛,他們不曉得自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因此容易抑鬱,想要了斷自己。這類人經常自我批評,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或不夠有能力,經常進行負面的自我對話,如「我做不到」、「沒有人喜歡我」等。且過於專注於自己的缺點或失敗,忽視自己的優點和成功。在人際交往中感到不安或不自信,可能導致社交回避或過度迎合他人。

如何提高自我肯定感

想要提高自我肯定感,你需要「毫無根據」的自信!也就是你可以主觀的認為你很美,並不是因為你比哪一個人美,你也可以認爲你很富有,而不是你比你的同事富有。有根據的自信容易被擊倒,但無根據的自信可以讓你獲得正視自我,肯定自己的能力。

要避免憂慮,可以找你想做的事情做,並且從這些小事當中獲得肯定,成就感。

遇到負面的事情,隨即轉換心態

錢包丟了,就轉換心態告訴自己「破財消災」,雖然遇到的事情沒有改變,但思維方式的轉換,能讓你跳出當前的處境。

書中老高也提到了三本書來幫助SIS們建立自我肯定感,想了解的話就去看看完整影片吧!

延伸閱讀:台北中山站逛哪裡?首推潮女最愛「UR LIVING南西店」!PAZZO、MERCCI 22品牌服飾+BRUN 不然早午餐和機械式皮拉提斯♡

Source:YT@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