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潮不可忽視

風暴潮不可忽視
風暴潮不可忽視

天鴿吹襲港澳地區,造成嚴重破壞。上班一族多了一天假期,城市卻承受著嚴重破壞。

熱帶氣旋襲港時路徑,對城市有不同程度的威脅。近年多了熱帶氣旋在香港以東登陸,香港吹西北風轉西南風,西北風風力一般較弱;另一方面熱帶氣旋在海上的時間短了,增強的空間較小,香港吹烈風的時間也較短,因此下午改發三號風球的情況經常出現。多次之後,市民忘記了真正的「打風」是怎樣的。

今次天鴿採取一個偏西路徑,橫過南海北部,香港吹東北風轉東南風,風力明顯較強,而且長時間受烈風影響。天鴿在接近香港時急劇增強為強颱風,雖然香港風力跟上次十號風球(2012年韋森特)差不多,但在天鴿登陸點附近的澳門,不少氣象站風力超過颶風下限,陣風更高達每小時200公里以上,非常恐怖。

熱帶氣旋在香港南面掠過的另一個威脅是風暴潮。風暴潮不是海浪,而是整個海平面因氣壓降低而上升,如同海嘯,只是後者由海床淺層地震造成。一般來說,1米的風暴潮已能造成破壞,而當維多利亞港海平面上升至3米以上時,低窪地區就可能出現水浸。今次風暴潮的高度介乎1.18-2.40米,而風暴潮出現時適逢天文大潮,令水位進一步上升,結果鰂魚涌(相當於維多利亞港)的海平面上升至3.57米,僅次於溫黛,造成杏花邨及鯉魚門一帶嚴重水浸。其實天文台早已在熱帶氣旋警告信息中提及低窪地區可能出現嚴重水浸,如果市民對風暴潮有認識及留意信息,應該可以減少損失。

天鴿在香港以南掠過,香港災情相對較少,但在鄰埠的澳門卻滿目瘡痍,水電供應中斷。筆者在路環的氣象站錄得最低氣壓959百帕,跟溫黛襲港時天文台錄得的953百帕接近。澳門位處低窪地區,容易受風暴潮影響,而今次天鴿帶來的風暴潮估計接近2米,因此部分地區在風暴潮過後形如廢墟,跟2013年海燕吹襲菲律賓後的情況差不多。

鰂魚涌

大埔滘

尖鼻咀

1

3.96米(1962溫黛)

5.03米(1962溫黛)

4.56米(2017天鴿)

2

3.57米(2017天鴿)

4.33米(1979荷貝)

3.98米(1993貝姬)

3

3.53米(2008黑格比)

4.09米(2017天鴿)

3.73米(1989戈登)

熱帶氣旋襲港期間香港錄得的最高水位紀錄(初步數據,來源:香港天文台)